瑞慈医疗创始人:民营医疗如何树品牌
2015/5/20 医学界智库

     导读:发展中国医疗品牌,政府要有一种壮士断腕的精神。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目前我国民营医疗的品牌形象依然欠佳。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5民营医疗发展高峰论坛上,瑞慈医疗投资控股集团创始人方宜新就“如何做好民营医疗品牌”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政策需要落实

     1999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允许社会资本办医,我是这个文件的第一批受益者。1999年准备办医院,2000年在南通新区办了1000张床位的医院,2002年就开业了,当时在全国引起轰动,我们天天我都要接待来采访、参观的人。健康报连续几个版面都是我们医院的报道,主题是”另类博弈在南通“。

     到了2015年,总的来说,国家政策还没有脱离1999年的基本框架,2014年总理把健康产业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产业,提的高度很高,但具体政策落实到位了吗?我们认为还是没有,医疗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中央态度很大,但是到地方却不实施。

     举个例子。去年有一个政策,医疗机构可以先办营业执照,后办许可证等其他手续。这个政策已经推出了一年,但北京和上海都还没有实行。现在依然是反过来的,必须要把执业许可证拿到之后,把钱花完了、人招了,最后才能办营业执照。这个政策已经出台一年了,我接触过的没有一个地方做好。

     2002年我办第一家医院的时候,我们要到一家外企买设备,这个设备必须要配置,首先要取得政府的许可——大型设备要配置,进出口全是由政府指定的部门完成,配置完了之后才可以买。当时江苏省只有三家医院有这个设备。

     医疗资源本身是要用市场来配置的,我们第一个要打交道的就是发改委。发改委说有区域医疗规划限制,不可以办;如果没有规划限制的话就说别的理由,比如这里已经有医院了怎么能赚得到钱?但能不能赚到钱是我的事。如果这个理由不行那就再说其他的,比如医院和医院之间要有距离限制,所以也不能办。

     另外,鼓励医疗人才的政策出了那么多,实际的情况是我们觉得现在挖医生越来越难挖。15年前我曾在全国引起轰动:东南大学附属医院20几位科主任集体出走到瑞慈医院,我觉得那时候民营医疗相对的竞争优势比公立医院强,手段也多。但是现在,民营医疗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手段和优势越来越小,挖人才比以前更加困难。

     开放市场公私合作

     我们现在提出口号,做公立医院不能做的,做公立医院不想做的,还是围绕公立医院这个主体。

     我们现在和上海瑞金医院正式签订了瑞金瑞慈医院医疗联合体,通过这个联合体,瑞金医院的医生在我们瑞慈医疗系统行医都是合法的。瑞金医院不想做康复和护理,于是我们和它达成协议,围绕瑞金建立一个康复医院。

     对于这个模式,公立医院有这个需求,关键是跟谁合作。我们瑞慈是有品牌的医院,十几年来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发展。我曾经在全国两会的时候讲,现在公立医院的腐败情况特别多,解决这个腐败的做好方法就是和民营医院混合:在大的公立医院混一点社会资本,采取合理的方式,给社会资本回报。

     我们希望更多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出来,这样民营医疗就会有很大的发展。再有就是民营医疗跟公立医疗混合,社会资本出钱运营,公立医院出技术,一起把民营医疗做好。前提是政府一定不要和民营医疗抢市场,要把市场让给民营医疗,这是最主要的,不把市场让出来它怎么发展?现在民营医疗做的都是边边角角的地方,很难发展出高水平的机构。

     发展中国医疗品牌,政府要有一种壮士断腕的精神,要培养公立医院竞争对手,现在公立医院太强大了,哪一天民营医院做的足够大,能和公立医疗平起平坐的时候,我们认为中国老百姓求医难求医贵的问题就解决了。比如,30年前台湾和韩国都是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由于政策上扶持,现在韩国五大医院,前五位里面只有一家是公立医院(汉中大学附属医院),其他四家是现代、三星、LG等。我年前到韩国,韩国在进行公立医院游行,他们说“我们要吃饭”,这就是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结果。

     公立医院跟民营医院混合最大的是政治上的风险。我们已经坚守了15年了,我们已经感觉到民营医院的春天快要来临了。

     民营医疗发展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习主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有作为才有地位,我们在这儿要呼吁,希望有更多的有责任的企业家去办医,我们共同打造中国民营医疗的平台。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