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哪门子的“公益性”?
2015/6/2 医学界产业报道
导读:医改如果继续坚持‘政府包办’,永远不会具有‘公益性’,不利民,害民!作者:巴图
来源:新医改评论
在经济学理论中没有‘公益性’一词,按字面可理解为‘对公众有益处’。我国把政府包办的公立医院定性为‘公益性’医院,营利性‘民营医院’定性自然为‘非公益性’医院。
相反,‘政府包办医疗服务’不会有公益性,这种说法似乎与当今主流医改不相吻合,有离经叛道之嫌。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既有各行各业多年实践的惨痛教训,又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我们总不能让中国老百姓永远受看病难看病贵之苦,永远在虚假的‘公益性’中走不出来,也不肯说句真话吧?
一、实践证明政府包办没有‘公益性’
1、农业。政府包办农业生产与粮食经营多年,中国人一直吃不饱!饿死多少人!政府放弃包办后,农民自主经营,粮食归市场,立刻丰衣足食!
2、工业。政府包办工业生产多年,物资极端短缺,凭票定量分配,那种日子何其艰苦!政府放弃包办后,物资极大丰富!
3、商业。政府包办商业多年,百姓买东西太困难!供销社货架上多数是空的,买东西走后门、看脸色,销货员是社会最热门职业。当时流行一个故事,大队书记对一个女教师说:‘好好干,干好了我提拔你到供销社当销货员’!足见百姓购物之艰难。
政府放弃包办商业后,市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便宜,服务热情,送货上门。
4、医疗。政府包办医疗服务多年,中国人一直被看病难,看病贵所困扰!后来工业、农业、商业都改革了,唯独医疗卫生业一直没有改革,一直坚持‘政府包办’,所以百姓至今看病难、看病贵!
所谓‘医改’,改这,改那,就是不改‘政府包办’,不动真格的!
需要澄清的是,医疗行业没有特殊性!那种以‘公益性’、‘信息不对称’、‘公共品’为借口,拒绝放弃政府包办的谎言,在六年医改中已经穿帮!政府出资从市场购买‘公共品’,反比政府包办更省钱、更实惠!把‘政府包办’当做‘公益性’的代名词,实践不认可,百姓不认可 。
二、理论证明‘政府包办’不会有‘公益性’
按理说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办医应该为人们群众服务,为患者谋利,让买卖双方中的买方获利,而不是相反。 而政府包办医疗服务,存在三个致命缺陷:
1、资源短缺。政府包办医疗服务,必然形成独家垄断,与计划经济各行各业政府包办一样,医疗资源极度短缺,供不应求。人说‘计划经济是政府一家做计划,市场经济是全民做计划,一家做计划不如全民做计划,必然资源短缺’。
2、市场没有公平竞争。政府包办医疗服务,人为把医疗机构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为政府包办的’公立医院‘,中等为社会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下等为营利性‘民营医院’。给他们分别定性为‘最有公益性’、’有公益性‘、’最没有公益性‘。等级不同,待遇也不同。上等可以获得政府补偿投资、免税以及各种优惠政策。中等可获得免税。下等没有任何优惠待遇,还需缴税。
公立医院、社会医院、民营医院不平等,没有公平竞争。而公立大、中、小医院也不平等,中国公立医院太多,政府只能保几个大医院,尚且投资不足,中小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太多,根本顾不过来。所以,中国医疗市场所有医疗机构全都不平等,全都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公平竞争,尤其基层医院,医生都跑光,没人去那里看病。
3、患者别无选择。政府包办医疗服务,好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于‘三甲’,患者别无选择,’三甲‘人满为患。自从有医保定点后,患者更无选择余地。
政府包办的上述三个缺陷:资源短缺,供不应求;供方之间不平等,没有公平竞争;买方没有选择。三特征合一,形成典型的‘卖方市场’,医疗服务永远供不应求,卖方垄断经营,买方之间激烈竞争,患者永远处于不利地位,卖方可以轻易把质次价高的产品推销出去,买方被迫接受,看病难看病贵必然永远继续下去。
正常市场是活市场,‘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经常互相转换,二者利益都能满足,而‘政府包办’形成的‘卖方市场’为固定的,买方永远处于挨宰地位。
三、怎样实现真正的‘公益性’
医疗行业要想真正实现‘公益性’,首先应该摈弃一些虚假概念:1、‘政府包办的一定具有公益性’。2、定性为‘非营利性机构’才具有公益性。3、营利性‘民营医院’一定没有公益性。
其实,‘追逐经济效益’、‘营利性’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他与‘公益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调动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是把‘营利性’放在一个什么环境之中。如果把‘营利性’放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必然产生公益性;如果把‘营利性’放在一个没有竞争,或者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尤其是被垄断的环境中,必然没有公益性。
政府包办医疗行业,就是一个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而政府投资不足,又不得不追求经济效益,结果形成‘逐利而没有公平竞争’,必然没有公益性。主观定性为公益性的机构不一定有公益性!政府包办医疗服务永远不会有公益性!冗员低效、垄断排他、特权泛滥、破坏市场、寻租腐败,劣行累累。
医疗行业只有与其他行业一样:
1、撤出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深度包办,交给市场。
2、放开市场,全民办医,扩大医疗服务供应,让医疗产品极大丰富起来。
3、拆除体制壁垒,所有医疗机构一律平等,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质优价廉的服务在公平竞争中取胜,让‘铭牌’成为生命。
4、构建一个卖方公平竞争,买方自由选择的‘买方市场’让患者成为医疗市场的上帝。
5、找回政府多年丢失的责任:统筹、监督、保障公平、出资从市场购买公共品、补救市场漏洞、发布权威信息,才会有公益性。
医改如果继续坚持‘政府包办’,永远不会具有‘公益性’,不利民,害民!这样的事为啥还要坚持?因为官员不愿丢掉手中权力,不愿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丢掉自己的个人利益。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产业报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