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值得骄傲吗?
2015/6/7 医学界智库

     导读:超级医院在吸引医学人才与大量客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在医学资源配置与科技研发方面存在缺陷。它的快速发展值得其他医院仰视,但不值得国人骄傲。

     来源:“陈年古酒”新浪博客

     2014年,郑州大学一附院以年收入75.21亿元荣登中国医院收入榜首,成为收入层面的超级医院。

     依据目前能够掌握的数据,我们还无从推算出郑大一附院详尽的效率指标。比如,疑难危重症病人的比例、门诊和出院病人的次均费用、CD型病例的占比、平均住院天数、单次门诊平均耗费的时间等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426万的年门诊量、31万的出院人次,郑大一附院的拥挤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必须肯定,郑大一附院的快速发展为很多医院树立了艰苦创业的旗帜。同时,作为医疗中心为区域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控制医院规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医院来拯救中国医疗?超级医院值得骄傲吗?

     首先,超级医院由于自身平台的天然优势,有足够的影响力“虹吸”优秀的专家。把本该在其他医院甚至基层医院服务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吸引过来,把本该应该到基层服务的医学毕业生留了下来,客观是制造了基层医院人才的稀缺与断层;其次,人才的聚集、平台的扩张,在吸引其他医院人才的同时,也同步掏空了基层医院的病源;第三,病源的过度集中,客观上不自觉地垄断了医疗资源,导致新的“看病难”;第四,规模的无序扩展,把本该在基层医院就诊治疗的病人吸引过来,打乱了分级医疗的节奏;第五,超级医院在努力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无暇顾及对区域内医院的业务指导,客观上影响了区域内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超级医院在负重前行,就像一个巨量的农贸市场,终日忙于应接不暇的买卖,哪有闲心顾及品味的提升。2014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名,郑大一附院被排除了40名开外,这与超级医院的规模极其不相匹配,科研是他们的短板。好在郑大一附院是一个快速发展起来的医院,他们还有足够的后劲去赶超。

     有些经营头脑的人都知道,要降低单位运行成本,一是减员,二是增量,有规模、有产量才能出效应。各地建设超级医院的初衷,更多的可能就是源于经营性发展的考虑。但医疗有别于商业帝国的运作,超级医院病源的无限制增量,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得到保障,我们不可能像工厂生产线那样实行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质量将大打折扣。

     公立医院是政府服务职能的一个分支,镶嵌在服务中的公益性要得以体现,就应该把公平性、非营利性和服务的多层次性有效地发挥。地方政府必须履行监管职能,科学合理调控资源,控制或缩减大医院的规模,让常见病和多发病回归基层,让基层的医生有病可看。万万不能让小病号拥挤到大医院,堵塞了重病号的生命通道。

     超级医院的快速发展值得其他医院仰视,但不值得国人骄傲。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