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康医生集团:我们不是莆田系
2015/6/20 医学界智库

     导读:国内最大的体制内医生集团——中康医生集团的实体运营公司——中康协同(北京)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医院发展联盟专家会诊中心,而中国医院发展联盟的发起人是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们不是莆田系,中国医院发展联盟跟所谓的莆田系只不过是有过几次合作罢了”——6月19日,面对社会上流传莆田系杀入医生集团的消息,中康医生集团发起人之一曾庆林向《医学界》表示,成立医生集团的初衷是顺应形势,为体制内的医生搭建实现价值的平台,帮助他们探索走向自由执业的途径。

     6月17日,中国医院发展联盟向业界宣布,以中康协同(北京)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运营平台,共同发起筹备成立国内最大的体制内医生集团——中康医生集团。曾庆林介绍,中康医生集团筹划已经半年之久,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以及今年5月北京市卫计委“鼓励组建为患者提供连续诊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的专科医生集团,探索筹建支持医生创业的孵化器”等法规和政策,推动了中康在医生集团的大潮中应运而生。

     与其他医生集团不同,中康医生集团的定位是各专科医生集团的联合体,一是以重大疾病为服务领域,二是侧重线下运营。集团层面并不介入医疗业务,而主要探索服务患者、服务医生、服务医院的新模式。服务患者包括普通就医服务(远程咨询、就医咨询与指导、预约加号、读片诊断),影像和病理的远程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重大疾病就医服务和转诊服务。服务医生包括建立学科协同小组、基层医院合作对接、多点执业合作与探索、建立转会诊渠道、以及帮助成立核心专家成立医生公司并提供运营支持等。服务医院主要是向基层公立医院输出管理,寻求平台、平台上院长级的管理专家与地方公立医院管理方面的对接。

     据介绍,中康医生集团的成员分为发起人、合伙人、首席专家和基层青年专家,在架构上采取合伙人制度和专科协同团队制度的双制度,其中合伙人制度是指核心发起人入股、首席专家参与,合伙人享有股权利益;专科协同团队制度则包括专科的组长、首席专家和基层青年专家,组长和部分首席专家享有各专科医生子集团的股权。

     目前中康医生集团仍在筹备阶段,已有近200名专家参与,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教授、北京阜外医院惠汝太教授、北京复兴医院骆成玉教授等一些业内顶尖专家也积极响应,同意组建相关的专科协同团队。

     中康医生集团的实体运营公司——中康协同(北京)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运营只有区区三个月左右,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网络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隶属于中国医院发展联盟专家会诊中心,而中国医院发展联盟的发起人是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联盟“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业务指导”。

     成立于2012年5月份的中国医院发展联盟,当时就很快吸引了莆田系前来寻求合作。据悉,作为莆田系门户网站的华夏医界网就曾主动提议,双方联合举办过两次公益性医院营销策划大型活动“医界华夏行”。

     此外,“华夏医界网”还曾与中国医院发展联盟共同成立“点医网”,作为“华夏医界网”的二级网站,试图整合各优势学科知名专家,共创国内首家“医院-专家”合作对接服务平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专家不愿下沉基层,合作也不了了之。

     根据曾庆林介绍,中康医生集团和莆田系没有任何关联,医生集团所有的专家来源以及所有的合作医院都是公立医院。他一再申明,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协助体制内的医生寻求更好的执业方式,为此他还专门请教了国内首个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张强医生。

     《医学界》曾与张强交流过对医生集团的看法,他表示赞赏体制内同行品牌意识的觉醒,也支持他们的探索。但他同时强调多点执业只是个过渡阶段。张强医生集团在吸收新成员时,就要求医生从体制内出来。

     曾庆林亦坦率相告,张强医生建议中康医生集团在接下来的运营中,应尽快筛选出一批医生,帮助他们率先走向自由执业。曾庆林表示,中康医生集团作为医生集团新成员,将在未来的运营中不断进行方向的微调和模式的修正。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