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6.26讲话:强基层该如何搞
2015/6/26 医学界智库

导读:50年后的今天,如何看待这段规模宏大的医改历史。
作者:《医学界》编辑部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5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发出了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由此创造了基层医疗问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引世界关注。
50年后的今天,如何看待这段规模宏大的医改历史,众说纷纭;但反思6.26讲话,或许对我们当前的医改有一些启示意义。
50年前,中国基层医疗资源贫乏,城乡差距巨大,这也是626讲话的背景之一;然而50年后,虽然经历多轮医改,中国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却依然巨大。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还不到城市的一半,护士数量差距更大。
事实上,城乡医疗水平差距最大的还不在数量,而在于医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以医生的学历为例,据一位国家卫计委官员透露,目前我国48%的在岗医生不具备本科学历。也就是说,大专、中专学历仍是目前我国医生的主流,也是基层医疗的主力军。
优秀的医生不愿下基层,三级医院对医疗人才的虹吸效应愈趋明显,一家号称全球最大的医院更是将该省的半数医学博士揽入怀中。
而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中国,慢性病正在趋于井喷,城乡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正在给基层民众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以糖尿病为例,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由2002年的1.8%上升至2010年的8.4%,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城市地区;甚至比全球糖尿病总患病率高出2个百分点。
但悲哀的是,基层不仅严重缺乏内分泌专科医生,即使是懂得糖尿病防治的全科医生也凤毛菱角。
由此看来,今天基层医疗面临的巨大挑战不比50年前小,甚至更为巨大。
毫无疑问,我们的医改绝不可能再次复制50年前的壮举——采取行政强制的手段将城市医生下放到基层;那么,强基层又该如何搞呢?
我们认为,首先,培养均质化的医生极为重要。如果我们的医生水平差距巨大,大量医生不合格,无论医改如何长袖善舞,都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因此,全面推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严格培养出合格的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就显得极为关键,甚至关系到医改的成败。
不仅如此,要想推倒目前糟糕的“倒金字塔”式医疗分级结构,让优秀的医生愿意到基层执业,必须给这些优秀的医生不低于、甚至高于在城市医院的待遇。
事实上,除了通过巨大的财力投入之外,还有一种全世界都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解放医生,放开医师开诊所的限制,让优秀的医生在服务基层的同时能够取得高额回报。
我们认为,缩小城乡医疗的巨大差距,不仅仅关系到亿万基层民众的生命健康,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不仅仅是毛泽东先生50年前的指示精神,更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石。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