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HR吐槽医疗人才流动
2015/7/22 医学界智库

     导读:一个民营医院HR所目睹的医疗人才流动,折射出多少民营医院的困境、公立医院的无奈。今年年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已正式启动,期待现状随之扭转。

     作者:平凡若水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

    

     我告诉来应聘的学生,我们是一家民营医院时,学生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不好意思,老师,我父母想让我找一家有编制的单位……

     看着学生们背着行李,捧着厚厚的简历在一家家招聘单位穿梭奔波,拿着笔记本反复比对单位的规模、福利时,不由得想起张强组建的医生集团,他说:离开了体制的感觉真好!

     一名年轻女医生来向我辞职,我问她要走的理由,她说是父母希望她回到家人身边,好有个照顾。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应聘时说家很近,父母有哥哥姐姐照顾,不用她操心。

     人,其实就是这般纠结奇怪的动物。总是逃不脱围城的怪圈。没有经历过的,就想进去看看,进去了的,又想出来。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从民营到公立,从医疗到非医疗,一个带动两个,两个带动一群,从一个个熟悉的地方流动到不熟悉的地方……

     要走的理由总有千万种,至于真假,也没必要问得那般明白。但走后的故事,细细说来,也各有滋味。

     一个40多岁的女医生,毅然决然放下孩子和老公独自到外地一家医院打拼,没有人能明白她的抉择,她家经济状况很好,根本不需要她如此卖力,也不是医院不给待遇,更不是没给位子,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

     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人说出她的初衷:在民营医院,你不知道几年后医院会成为什么样,按现在的格局,她最多原地踏步混十年退休,而在一家发展前景好的公立医院,好好的努力,是可以做得更好更充实的。所以,她不愿混日子,才走上了大家不能理解的路。

     医院的发展前景就是如此重要。医改政策的出台对民营医院有利好消息,但在很多政策上和公立医院相比,还是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医保的报销,公益性补贴,医院自身盈利状况,医院的远景规划等等,如果满足不了员工的期望值和预期目标,员工就会一走了之。

     还有一个老的主任医师,身体很好,儿孙满堂,竟然也投奔到别的城市。因为有老同学在外帮他联系,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让他游刃有余,带领年轻的团队组建了专科,而薪酬更是他原来的三四倍。丰厚的薪酬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不能不吸引部分高年资的专家舍弃原来的医院,投向新的东家。对于民营医院的老员工来说,他们在哪都是无编制的,有没有编制没关系,有没有钱才最重要。

     常言说,一山容不了二虎,在一个科室总会出现学历、经历、资历相当的技术骨干,而科室的管理或专科建设只能根据医院的需要,选拔和培养一个,那么另一个如果得不到重视和重用,就会“择木而栖”,重新找寻好的医院,继续发展专业和实现自身价值。阿华就是这样一个诸事不顺的人,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也不错,可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主任没竞选上,学科带头人也没赶上机会,他实在郁闷,最后找了家医院走了,据说他与那家谈的,就是要达到这两个条件。

     紧张的医患关系是这个社会众所周知的问题,唯有医生最能体会到那种被殴打、被围攻、被质疑等等被侮辱的不良感受,特别是民营医院,医生的每项治疗更容易遭到猜忌和怀疑。医生长期处在这种阴影之下,身心都会不堪折磨。尤其是年资低的年轻医生,要24小时住院医师值班,没有休息,待遇很低,实在没有强大的内心当医生,就会选择改行。

     小君是临床专业毕业的,刚入医院,信心满满的申请到妇产科做医生,可经历了几次抢救和医患纠纷后,主动要求到检验科做技师,这样她可以少和病人接触,不用每天查房,夜班也很单纯,还有正常的双休。其他和小君一样改行的,有去做药品器械推销的,有到考试中心做辅导的,有到卫生学校教书的,还有到药店上班的。他们收入不会少于同期的医生,时间上比较自由,精神上更是轻松许多。

     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的讯速传播也促进了人们选择的多样性,人才的自由流动更为社会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人们对待工作不再“从一而终”,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跳槽的现象更容易引人关注。近几年来医生跳槽概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担忧。但跳槽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医生仍然坚守岗位,勤奋敬业,默默奉献。

     目前,我们没有具体数据来对比其他行业跳槽的概率,也无法武断地阐明跳槽的利弊。

     医学是没有国界的,也应该是没有地域限制的。愿多点执业能早日顺利实施,愿每个医生不论身在何方,都能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为患者带去生命的健康和希望!

     (作者系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目前任职于民营医院。曾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石油报》、《江汉油田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并有20余篇医学论文发表于医学核心期刊杂志。)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