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半年8条文件力推分级诊疗
2015/9/14 医学界智库
导读: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半年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第8条部署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文件,足见国务院的决心。除此之外,全国各地又有哪些医改新动态,且看《医学界产业报道》带您一周辣评。
作者:温宁 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国务院:半年8条文件力推分级诊疗】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并提出,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同时,对全科医生制度、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管理、慢病管理等提出了要求。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半年内下发的第8条文件部署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具体政策如下:
发布日期
文件名称
内容要点
3月23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通过10年左右,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3月30日
《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
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5月7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由国家、区域和基层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优化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技术辐射作用。
5月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按照国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要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
5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落实基层首诊。扩大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研究制订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范围,形成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分级分类就诊模式。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
5月17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到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6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规范公立医院改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在县域内,社会办医要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发挥公立医院主体作用和社会办医补充作用,相辅相成。加快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
9月1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小编辣评:半年连续发8个文件,国务院也是蛮拼的。分级诊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让基层真正成为健康和费用的双守门人,才能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但是如果基层没有优秀的全科医生,患者怎么能下沉?
【内蒙古:取消多点执业地点数量限制】
内蒙古卫计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取消了医师执业地点总数不得超过3个的限制,规定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医师拟申请多点执业时,第二执业地点必须是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多点执业医师注册的第二、第三执业地点的级别不得高于第一执业点,旗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师多地点执业注册只限于本旗县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也将医师申请多点执业在该技术职务任职的工作年限要求由满2年延长至满5年。
小编辣评:取消多点执业地点的数量限制是好事,为何同时又加上别的要求呢?有的医改先锋城市,已经开始试行区域多点执业了。推动医疗人才流动,思想还可以再解放一些。
【江苏:遏制公立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9月10日,江苏省卫计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意见》,要求两年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将整治“大检查、乱检查”二级及以上医院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总体达50%以上,CT、MRI检查阳性率总体达60%以上。
小编辣评:如果对公立医院“大检查”、“大处方”的根源视而不见,只从药占比和检查阳性率入手控制医疗费用,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如此“愚勇过人”的政策恐怕事倍功半。
【安徽:年底三级公立医院医责险参保率要达到100%】
安徽省卫计委、人民法院、检察院等七部门联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防范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预防化解医疗纠纷、依法防范涉医违法犯罪提出了多项要求。强调到2015年底,实现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医责险参保率100%,二级公立医院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小编辣评:医责险参保率的要求随医院级别而降低,倒是符合以前的一项调研结论:医患纠纷更多集中于大医院。这不仅是个概率问题,更应该从医院制度和管理层面加以检讨,否则即使上了医责险也不保险。
【卫计委:三年内绘制全国防癌地图】
国家卫计委等16部门联合制定《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要实现基本建立癌症综合防治网络、肿瘤登记覆盖全国30%以上人口、绘制全国癌症地图、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成人吸烟率下降3%等6项要求。
小编辣评:把成人吸烟率下降纳入癌症管理的目标任务,体现了预防保健的思想,不仅能够节约医疗费用,也将通过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来提升国民健康。
【深圳:将设多家名中医诊疗中心】
9月9日,深圳市卫计委对外发布,将在深圳开设多家名中医诊疗中心,预计到2020年,建设5至8家名中医诊疗中心。
小编辣评:据悉,这样的诊疗中心将主要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鼓励知名中医前去多点执业,并将列入商业医保的定点服务范围。看来,这是多项医改举措的一块试验田。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