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十年后医院服务收入达到70%~80%
2015/9/21 医学界智库
导读:近日,卫计委官员表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要力争使医院的技术劳务收入占比从当前的30%,到2020年提升到60%以上,2025年达到70%~80%。在僵化的“编制”管理之下,这样目标能实现吗?除此之外,全国各地又有哪些医改新动态,且看《医学界产业报道》带您一周辣评。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卫计委:2025年医院技术劳务收入要达到70%~80%】
根据《健康报》报道,在9月19日的第二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今年年底,100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必须取消药品加成,由政府财政、价格调整、医院自我消化这3个渠道进行综合补偿,彻底斩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的直接利益关系。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须要保证老百姓总体负担不能增加,医保资金不能穿底,医院收入不能减少,价格调整不能就取消药品加成的损失进行调价,总体设计上应按照医院总收入调价,力争使医院的技术劳务收入占比从当前的30%,到2020年提升到60%以上,2025年达到70%~80%。
小编辣评:中国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偏低。但即使取消药品加成,如果不切断药企和医院的利益链,“以药养医”仍然很难打破。而且在僵化的“编制”管理之下,医生的收入还是会以职称和级别挂钩,如果医生的价值不能按照市场定价,那么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就形同虚设。
【北京:社会资本再难进入核心区】
北京市卫计委15日公布,五环之内不再增加公立综合医院床位,其中东西城不再批准建立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朝海丰石四区五环以内,不再批准增加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床位总量。但在北京市设置诊所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小编辣评:虽然允许开办诊所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前卫”,但这并不能掩盖严控核心区社会资本办医带来的尴尬。民营医院不需要财政投入,不占用公共资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凭什么干涉其选址?既然诊所可以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社会资本办医院为什么就不行?
【福建:医师多点执业只需事后报备】
福建发布《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拟多点执业的医师,无需原单位同意,只要向拟多点执业地点负责医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向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履行知情报备手续,医疗机构可以为拟在本机构多点执业的医师办理备案手续。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医疗机构要完善具体管理办法,但不得因医师多点执业而影响其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
小编辣评:事后报备增加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灵活性,不影响“职称晋升”、“学术地位”也给医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湛江: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医保审核和支付】
9月14日,广东省湛江市社保局与中公网签订《湛江市医疗保险第三方服务委托协议》,第三方支付评审中心作为专业审核服务机构,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及技术手段,独立进行湛江市医保基金审核、支付、评价以及参保人服务等工作。
据悉,第三方机构将根据医保部门确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评审规则,参照历史价格和用量,折算出市场参考价,调整医保支付价,把“控制医保费用不合理支出”作为评审的第一目标。
小编辣评:湛江医保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管理是件好事,但是如何管理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却值得思考。审核的支付标准由谁来定、依何而定并不明晰,如果依然由政府主导,那引入第三方的意义何在?如果由第三方主导,那如何保证足以服众?
【卫计委:住院医规培中央补助资金须专款专用】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强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力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所需的模拟教学和医疗教学设备,并责令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加强对培训基地的指导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小编辣评:规培制度试点以来,住院医师收入低下、规培补助款得不到落实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住院医师表示“吃不起饭”。3万元直接用于补助住院医,而非规培机构——虽然这样的收入水平仍不足以留住住院医师,但专款专用至少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安徽: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近日,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官网公布四省公立医院改革进展,作为“医改大省”的安徽尤其受到关注。在成绩单中安徽指出,该省从4月1日起在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推行药品带量采购,药品按照省级统一招标中标价销售。全省组成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省属医院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完成了首批10个单品种注射剂的带量采购,降价幅度5%—20%,蚌埠市确定30个药品采用单品种带量采购,降价幅度15.05%—22.50%。
小编辣评:蚌埠带量采购遭到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的事件余波未平,此番工作简报安徽卫计委又旧事重提,足见其“力挺”的决心。严控药价,究竟是发挥市场作用,还是如安徽一般继续的强化监管——啃“硬骨头”、闯“深水区”?这场争论恐怕仍将继续。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