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位大医生锒铛入狱!
2015/9/25 医学界智库
导读:医院腐败案屡见不鲜,落马者不乏曾经的临床精英。本应凭借突出的临床技术和管理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专家们”,为何要走上歧途?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近日又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又有三位大医生锒铛入狱!
根据《温州日报》的消息,9月23日,温州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温州检察”发布,对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副主任陈荣和原温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德亭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而另据了解,同样来自温医大附二院的副院长唐疾飞也因涉嫌受贿于8月20日被立案侦查。
近年来,医院腐败案屡见不鲜,落马者不乏曾经的临床精英。据悉,唐疾飞就是一位有着20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在国内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也有一定影响力,曾发表过10篇SCI论文,承担过多项国际协作研究和省部级课题。但是升任副院长后,却利用职务之便,在医疗器械采购中为自己谋利。
作为医生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常来说,培养一位好医生需要十几年时间,其经济成本也往往高于其他职业。在中国公立医院医管不分的体制下,培养一个兼具管理才能的科主任或院长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才成为一名专家,唐疾飞本应该凭借突出的临床技术和管理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却为何要在行医20年之后走上歧途?又有多少像唐疾飞一样的“专家”另辟蹊径,不愿通过“阳光”方式证明自己,反而踏上一条不归路?
“落马”的代价让很多涉事者懊悔不已,原贵州省金沙县人民医院院长栾亚军就曾在自己的悔过书中写道:“在成绩面前,在医疗行业潜规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供应商的各种诱惑下,我失去了原则这条底线,未能抵制住享乐主义的引诱,由开始的简单吃请到后来推托不了的被动接受……我真诚地恳请组织给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一个行医29年的老医务工作者再次坐诊行医、救死扶伤,以回报社会。”
“做回一名好医生”是很多落马者的心声——这样的悔过让人痛心疾首,也不禁让人对腐败的触发机制产生质疑。
在医疗领域,医药产品采购、医院基建、医保基金、医院人事关系等方面都是贪腐的来源。医务人员阳光收入低,导致红包回扣泛滥,这也让很多原本可以在临床技术方面精益求精的优秀医生转而谋求“仕途”之路,争做科主任、院长。更加可悲的是,经济利益和权利的诱惑,加上缺乏监督,“公立医院体系是孳生腐败的温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每当出现“落马”的昔日“飞刀”时,总有人扼腕叹息,虽然医疗界少了一个“害群之马”,但也同时失去了一位本应留住的“好医生”。一方面,医者需洁身自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也应该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不打破利益链和“潜规则”,恶性循环就永远不会终止;不提高医护人员的阳光收入,不改变当前医院院长人事权、财权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就无法从源头遏制腐败的孳生!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