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桥:知识经济模式将主导医疗
2015/10/19 医学界智库

    

     导读:美华力推的私人医生模式,核心是围绕患者需求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其背后是郭雨桥坚信的理念:未来医疗产业必将由知识经济模式来主导。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10月19日,上海美华国际医院开业,百余张床位全部以单人病房的形式提供服务。

     高端医疗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的发展都不尽人意,对此上海美华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雨桥完全不以为意:“美华并不追求硬件的最高端,而是在国内首创需方主导模式,提供个性化的私家定制医疗服务。”

     曾经在美国独立行医并且开设过诊所的郭雨桥,一直对前沿的医疗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模式感到迷恋,美华妇儿医疗不仅严格执行美式的妇产标准,更致力于在这一领域推动真正的私家医疗服务模式。

     “未来的医疗必将是知识经济产业”,郭雨桥在接受《医学界》专访时说。

    

     《医学界》:美华进入中国市场十数年,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布局?为何在此时建立一家国际医院?

     郭雨桥:2003年3月,单一专科的美华妇产服务在上海正式创办,第一位客户是英国领事馆一位商务参赞的夫人。2004年美华进军北京,标志着美式私家医疗服务的理念引入京沪两大一线城市。2007年我们改为妇儿双专科服务。目前按业务收入来看,我们的妇产服务占60%,儿科业务占40%,未来我们还会开出全方位的儿科诊疗。

     我们始终觉得服务大于诊疗,这次新医院开业,实际上就是我们服务的延伸。我们不作规划,只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化。因为已有品牌积累,新医院预计6-9个月就可以做到现金流打平。

     《医学界》:高端妇幼医疗这块竞争激烈,包括赴美产子这两年也很火,你们有什么优势?

     郭雨桥:现在很多人有误解,认为高端医疗就是高收费医疗。实际上,瞄准那些对价格不敏感、但对医疗品质敏感人群的医疗,才叫高端医疗。

     这一人群所看重的不仅仅是环境和条件,也不完全是技术和品质,而是文化认同,它不一定是以价格来体现的。如果你的医疗品质和氛围环境,刚好是他们想要的,就会成功。

     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做私家医疗的,医患关系是一对一的,讲究服务的差异化。具体来说,别的医院都是值班制,轮到谁在谁负责诊断。而我们提供的是长期服务关系,是个性化的私家定制。

     医疗服务是非常本地化的,必须扎根于社群才能做好,这是我们相较于赴美产子业务的长处。事实上,赴美产子的诉求点是外籍护照,我们两者并非直接竞争关系。

     《医学界》:美华所推崇的私家医疗服务模式具体怎么理解?

     郭雨桥:私家医疗服务模式解决了三个核心问题,第一是立场,医方永远和患方一致。在公立医院有组织的行医过程中,医患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界线,双方的立场实际上是分立甚至相对的。私家医疗服务模式则进行了主客换位,医方是围着患方转的。所以私家医疗不是一种土豪行为,而是基于个体需求、重视客户体验的全新服务模式。

     第二是医患关系。在公立医院,患方永远是被动地位,医生是上帝,比如说患者问得多了,医生就会反感,病人其实没有话语权。这里面忽略了最大的一个东西,叫知情同意权。国内的医疗服务流程实际上是保护医方的,而私家医疗服务强调信息对称,决策权在患方。

     第三是服务的标准。目前国内的模式是点式的服务,排一次队,挂一次号,几个小时,看医生几分钟,走出门想起有什么事情忘了问了,但医生找不到了。从医方来说,病人突然跑到你面前,他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心脏病,有没有家族疾病史,医生都不了解,治疗就可能会很不完善。所以,点式医疗的品质很糟糕,但私家医疗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美华,从病人第一次来看诊开始,医患关系就是长期关系,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就算你跑到非洲去,一个电话打过来也能咨询自己的私家医生,随时随地去对接。

     《医学界》:国家的新医改力推社会资本办医,你认为这些年来非公医疗机构生存的大环境改善了吗?

     郭雨桥:中国眼下的医疗市场有点像30年前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说还没有市场化,是一个特许经营的市场,缺乏自由竞争。其关键就是医生的身份不自由,整个医疗领域的生产关系是非常落后的。

     这种局面下,国内医疗服务板块有两种模式:公立医院模式,即计划经济模式,占市场份额90%,这种模式代表着“过去”;民营医院模式,是以民间资本(目前主要是莆田系)为代表的,占市场份额大约10%,是医疗服务模式的“现在式”。

     在一定程度上,民营医院模式对公立医院模式起到了“破旧”的作用,但医疗这个行业本身是人才驱动型的,民营医疗的人才仍然比较匮乏,人才光靠钱是聚不起来的。可以说,这两种模式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历史所淘汰。

     未来应该是第三种模式的天下,即知识经济模式,也就是美华正在实践的模式,这是把境外模式复制到中国大陆市场上来的。推动社会资本办医是大方向,不过资本是“水性”的,逐利而来逐利而去;但医疗是“木性”的,着眼于基业长青,好的医院经营就是要去平衡患者、医生和医院三方利益。

     《医学界》:你很早就通过美国医生资格考试,在美国开业行医,并且是美国妇产科专家学会会员,回国这些年则致力于医疗投资管理。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不当医疗专家了会觉得可惜吗?

     郭雨桥:我愿意说自己是一个医疗领域的学习者和进化者。这些年我主要在做经营、团队建设和新平台拓展,希望把先进的技术和好的服务模式带到国内。和以前作为医疗专家直接践行这些相比,相当于把原来的零售业务做成了批发,我希望可以更快地造福更多的人。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