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发展有机会,也有挑战!
2015/10/19 医学界智库

    

     导读:近年来,疼痛科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但除了少量来自骨科、康复及肿瘤科医生,大多数疼痛科医生都是麻醉医生转来的,有的还是兼做疼痛。

     作者:白云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痛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疼痛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近年来随着疼痛在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甚至波及广大年轻人,疼痛科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但在10月19日,由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办的“中国镇痛周(上海)”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俞永林教授表示,不解决疼痛治疗项目的收费标准问题,疼痛科就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

    

     据介绍,这个问题事实上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时任第一届主委俞永林教授就表示,孩子生了,不能不给奶水或奶粉;然而几年过去了,事情依旧没有解决。

     建立疼痛治疗项目的收费标准很难吗?据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祥瑞教授介绍,建疼痛收费标准,必须市发改委、医保局以及卫计委规财处三个部门一起协调后,才能单列疼痛的医保收费代码,而医保的回复却是让套其他学科的收费标准;而现实情况是,医保局上层说可以套,但下面到医院检查时却说不能套,因此产生很多误解。

     结果,目前疼痛质量项目的国家收费标准虽然已经定的很细,但上海依旧没有;而且每年医保都会调整医疗项目收费,但上海多年来从未调整过疼痛的收费标准,导致疼痛治疗项目收费长期偏低。

     众所周知,除了少量来自骨科、康复及肿瘤科医生,大多数疼痛科医生都是麻醉医生转来的,有的还是兼做疼痛。

     那么沪上大医院疼痛科医生的收入和同行比较是一个什么水平呢?据介绍,疼痛科医生收入一般是麻醉医生收入的80%左右。因此,据与会疼痛专家介绍,收费和收入问题是目前疼痛学科增强人才吸引力的主要障碍。

     但据疼痛专家们介绍,一旦麻醉医生真正转为了疼痛科医生,很少有再走回头路的。因为首先相比于不少医院麻醉的辅助科室地位,疼痛科医生是出门诊的医生,“感觉不一样”。

     其次,疼痛科还有着较好的发展前途,以美国为例,疼痛医学已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高科技术含量、高医疗消费的临床三级学科;而且美国疼痛科医生收入比麻醉医生高出一倍。

     最后,专家们强调,疼痛是一个年轻的朝阳学科,需要各界一起努力,促进其发展,以提高广大疼痛患者的生命。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