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辣评:医院传播谨防误入歧途
2015/10/20 医学界智库

     导读:报道的本意是想借助负面事件宣扬正面形象,但有时候会不会适得其反,最后带给大家的是误解呢?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下社会对于什么新闻的关注率高?事件!大事件!更多的无非是搏出位的大事件!因此一些医院也会借助该类标题或报道从而引起读者关注,可惜大多数正能量不足,负能量有余。的确,这些文章在短时间内可以聚集大量人气并获得高点击与高转发,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其实,报道的本意是想借助负面事件宣扬正面形象,但有时候会不会适得其反,最后带给大家的是误解呢?先说说现下医院的负面新闻,包括医闹事件、医患纠纷及青年医生英年早逝等等。当然,医院在不可避免得遇到突发事件或在危机事件面前,我们是可以大胆直面报道的,越掩盖,媒体就会越炒作;越拒绝媒体采访,就越证明它有不可告人的内幕。这个时候,只有主动向媒体传递正确的信息加以引导,媒体才有可能认为你有诚意解决。

     可最近众多医院微信号都在推送同一篇文章,有关小学作文反映父亲因为全身投入医护工作,忽略了家人。标题诸如:“医护的孩子,一种苦涩的存在”“连狗都讨厌爸爸,戳中泪点”、“你是我爸不是病人的爸”。再有这类的,“一年4位年轻麻醉医生倒在工作岗位,难以回避的疲劳麻醉问题”、“她倒在战场上—记某某医院军医李某某”等等。

     不知道这样的标题,大家看多了会是怎样的心情?不是医护人员累成狗,就是倒在工作台上,除了同情和怜悯外,是不是对医护这份工作又多了三分顾忌?原本想借助事件宣扬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但却被误认为医护人员家属的悲哀?原本想报道医护人员的英年早逝从而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关爱,却被人扣上“高危工作者”的帽子?是的,只怕正能量没有隐射出来反而引起了错误认知。

     高频率的推送该类报道,会让人觉得医疗行业是个多事儿之地,医护如此辛苦,对于患病的人有什么好处?对于从小立志做医生的孩子有什么好处?对于医护人员的家属来说又会是何种心情?更有人看多了、麻木了,偏激得认为医护人员就该是要累成狗、注定英年早逝的短命鬼?

     因此,医院报道这类事件时,能否借助事件准确得表达出真正宣扬的作用呢?其实,医护虽然忙虽然累,但除了工作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要无奈,不要同情,我们也是有正常人的生活和情感。也希望大家在推送该类事件时,多加些鼓励与支持,也要注重推送频率,或转而使用互联网思维的正能量,用俏皮和逗逼的表现手法来叙述,那么传播效果一定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医院应该如何正确的做宣传传播?《医学界》医院微信培训班手把手教会你,迄今为止,《医学界》医院微信培训班已经连开六届,参会医院约计245家,参会人数已近350人,其中有40多家医院进入过全国医院百强榜。

     如果需要报名,可以通过点击文后“阅读原文”留下联系方式,也许下一个进入全国医院百强榜的就是你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