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职称怎么评定才靠谱?
2015/10/26 医学界智库

     导语:取消基层医务人员的论文和英文考试,放权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独立评审,只能算暂时的权宜之计。将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医学人文交流的纵深发展,重新调整考核办法不是没有可能。

     作者:李爱勤(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10月21日,浙江省卫计委发布《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深化卫生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改革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其核心就是简政放权,将基层医生的评聘权由省里下放到市里。对于常年工作在浙江省基层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说,绝对是利好。

     说实话,这种以放权来降低门槛的做法绝对有其苦衷。以前,英文和论文一直是横亘在基层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路上的两只拦路虎,医生们怨言很多。而且与大医院的疾病种类相比,基层医生很难见到如此多的疑难病例,大医院的“普食”成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餐桌上是无法品尝的“佳肴”,这在病例分析和面试环节让基层的医生吃尽了苦头。有人说,基层医务人员去和城市大医院比拼英文论文和疑难危重症救治,这出“阳春白雪”是基层医生唱不出声的两段戏。

     职称,是衡量一个技术人员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挂牌“标签”。没有职称这个“标签”不行,有了又并不一定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让职称去匹配工作,浙江的做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让更加了解实情的地方主管部门出面“认证”医生,让基层医生在自家的大院里去比拼技能,是调动积极性和推进工作有效办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此举理解为分级诊疗的配套措施。

     地市出台标准评价县级医院的医生,出发点是避免基层医生与大医院医生去血拼“高雅”,落脚点是稳住医生坐基层。出发点落脚点都很好,但操作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因专业而宜,全科医生考察诊断能力,专科医生则要看专科临床技能,全科医生可以只管判断与识别,但专科医生除了判别以外,还需要考动手能力了;

     二要因等级而宜,县乡医院和县与县医院的功能定位不同、规模不同、急重缓急程度不同、分级诊疗的责任不同,技术要求也就有不同,考核的标准就需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三要因势而宜,取消论文可以,但不能“斩草除根”,需要有减负的替代方案。比如,科普文章能否取代专业论文呢,基层医生承担科普传播理所当然啊。

     就目前全国的医疗分级情况来看,现状不见得很乐观。市以下的县级医院承担的医疗服务,病种很多,成份复杂,有的医院收治的病人甚至与三级医院没有二样。降低基层医生的职称门槛,病人的病情不可能因为你职称的调整变得简单。尽管分级诊疗会很快得到推进与落实,客观地讲,首诊的技术要求仍然很高,很多疑难危重症需要从基层分检出来,而疾病的初期表现往往会貌似简单,却“暗藏凶险”。如果基层的初诊(首诊)医生不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情况会变得格外棘手。

     将基层医生的职称评定权下放,说白了就是要给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宽松的标准。但是,不能为了稳定队伍而降低基层医务人员的操作能力,也不能以牺牲技术要求为代价来稳定队伍。这样,满足了医务人员的稳定与激励却会影响质量技术的平衡发展,将来的结果不见得能满足我们今天的预期。

     我认为,取消基层医务人员的论文和英文考试,放权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独立评审,只能算暂时的权宜之计。将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医学人文交流的纵深发展,重新调整考核办法不是没有可能。

     说实话,浙江的细则我们还不很了解,放权会不会添新乱?自评会不会降品质?职称能不能互认?自评自聘,对基层医务人员来说绝对是一抹灿烂的阳光。希望,不要只停留在享受阳光这个层面上。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