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医生涨薪、分级诊疗“十三五”规划还有哪些医药布局?
2015/11/4 医学界智库
导语:“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已被写入“十三五”规划,这些将会使未来五年医疗卫生行业发生哪些变化?
作者:司徒阳明
来源:“赛柏蓝”微信号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授权)
昨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全文发布,和医药相关的有哪些内容呢?医改中一直强调要三医联动,按照医药、医保和医院的分类,我们也将十三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让我们来看看吧。
医药:生物药和医疗器械利好
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中,都特别强调指出了生物医药,实现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技术突破。提高科研水平也在十三五的规划过程中,而国内药品注册新政又将允许研发人员持有药品上市证书,种种利好,中国生物药是否能够实现突破呢?不过,生物药意味着对药品研发能量、质量规范方面要求更高,国内药企在质量管理规范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
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中,除了生物医药还提及到高性能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面。
此外,和医药相关的还包括,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促进中医药和民族药的发展一直在大政方针中都有提及,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药面临的是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洗牌。
其他医药相关的:理顺药品价格,总而言之,医药的价格还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除此外就是药品质量了,最近药品质量一直是国家强调和关注的焦点,但是提高药品质量着力点应该是在国产药上,其目的在于取代高价的原研药,保证国内用药。
医院:医生涨薪、分级诊疗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结起来四个核心: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大力发展分级诊疗,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了,收入提高是肯定了,关键看能提高多少吧。
其中尤以分级诊疗为重点。建立分级诊疗的重中之重又是把患者分流到基层,发展远程医疗、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等措施。
医保:控费压力前所未有!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国家要做的事情:全民参保,大病保险同时还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也就是说,国家要给民众提供更多的保障,但是,让民众花更少的钱。
这意味着未来医保的压力将非常大,医保控费形式前所未有的严峻,医药市场未来形式不容乐观,除了药价持续压低外,合理用药将会被特别关注,各种有利于医保控费措施,包括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等都将大面积推广。
在医院控费之下,药品市场也将随之而发生变化。值得关注的是,医保制度本身的改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目前大病医保在小范围试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医疗保险,很多保险公司也在延揽医药系统人才,例如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刘殿奎入职阳光保险集团,并负责医疗健康相关工作。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中,如果商业保险能够大规模切入保险市场,可能真正会给医药市场带来变革。
附:“十三五”规划医药卫生部分原文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