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如何处理医疗纠纷
2015/11/4 医学界智库

     导语:密歇根大学医疗体系开创了全新的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将医院的“主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作者:医鼓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在中国,就好像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生,有医疗纠纷的地方就有医闹。而医闹们的暴力行径在这个时代似乎也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了。医疗事故或者不良事件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已经发生了,我们如何妥善的去解决应该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暴力的表达。

     且看美国的医疗系统是如何处理医疗纠纷的。

     在2001年之前,密歇根大学医疗系统和绝大多数美国医院一样,把法院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主阵地。律师们竭尽所能,无论何种案件都慷慨激昂地在法庭上做着医生/医院的无过失辩护,而另一方,病人和家属则可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折磨和经济负担(注:在美国打官司需要巨额费用)。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既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心力,也许只有律师赚得盆满钵满。

     2001年,密歇根大学医疗体系开创了全新的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将医院的“主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对于所有的医疗争议,将主动进行完整的内部调查。内部调查包括自查及邀请同行联合调查,调查过程与细节对病人及家属完全公开。如果认定在这起医疗争议中,医院或医生的确有过失,将向病人及家属主动致歉说“对不起”,并主动协商补偿方案。如果病人满意处理结果,就为这件医疗纠纷画上圆满句号。如果医院调查认定并不是医疗过失,也将第一时间与病人沟通告知细节。病人若要坚持上诉,双方才会将法院作为最后一步。

     近年来,马萨诸塞州也开始试点类似的医疗纠纷处理方案(Communication, Apology, and Resolution–CARe),强调及时有效的危机沟通,主动诚挚的致歉,以及合理的补偿三个要素,从而避免既劳民伤财又激化情绪的法律诉讼。

     那这看着简单的处理方案真的有效吗?

     密歇根大学对比了改革前与改革后的数据,发现因医疗纠纷产生的法律诉讼从每月每10万问诊人次中2.13件降到了0.75件。整个纠纷处理时间从平均1.36年减少为0.95年。连整个医疗系统用于赔付医疗纠纷的支出,及法务支出都有显著减少。虽然这也许和逐年减少的医疗事故量有关,但整体结果仍然令人惊讶。

     除了这些数据,笔者也可以分享一个亲身经历。不久前,两位病人分别来到笔者所在的一所CARe试点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很不幸,两位病人的诊断结果阴差阳错的被混淆了。其中一位来自加州的确实患有乳腺癌的病人被告知没有得病,而另一位实际并没有乳腺癌的患者被告知患了癌症。

     万幸的是,一周后,病理科在与影像科进行复查会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致命的错误。医院立即启动了沟通,致歉,及解决机制。在三天内,由专职质量管理团队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发现了问题的源头并提出改进方案。而此时,医院的医疗事故处理团队已经主动联系到了两位当事人,详细告知了事情的原委。医生亲自致电两位病人,真诚地向她们致歉。

     为了不耽误加州的病人治疗,医院承诺承担后续复诊、治疗以及往返交通的费用,顺利化解了一起潜在的医疗诉讼纠纷。最后,加州的病人平静地对我们说:谢谢,她(指另一位被误诊的患者)终于不用煎熬了,她可以松一口气了,余下的让我来承受吧,我准备好了。十分令人动容。

     如果真的犯了错,主动承认错误而不是遮遮掩掩,结局也许并没有想得那么糟。对于医生而言,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进步。它会鞭策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对于医院,承认错误是一种公信力的体现,公开透明的调查,并改进错误只会让一家医院变得更优秀。对于病人,除了获得合理的经济赔付,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原委,收到致歉,更是体现了医疗的人文关怀。

     在坚决杜绝暴力医闹的大前提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研究一下“对不起”的艺术呢?就像加拿大知名医生兼医学专栏作家Dr.Brian Goldman的说过的:“我是一名医生。我是一个人。我会犯错,对此我非常抱歉。但我会竭力做的更好。”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