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扩张是导致人才紧张的元凶?
2015/11/17 医学界智库

     导语:如果连几百万医生的有序流动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引导10几亿患者的有序流动呢?

     作者:徐毓才(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来源:医学界智库

     最近,医界大V@波子哥-廖新波 一条微博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响应,有赞同的,也有不认可的。微博原文是:

     医院扩张的背后是人才质量的下降。目前优秀人才退休的速度远远快于毕业生出炉的速度。培养一个医生可能需要近十年,但是医院扩张的速度可能就这几年,整个社会储备人才严重不足。扩张,只是把别人的人才挖过来而已!不扩张,该有的人才还在,而且分布均衡。

     医院扩张是否会导致人才紧张呢?

     规培是干什么的?

     波子哥说,目前优秀人才退休的速度远远快于毕业生出炉的速度。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人才培养速度问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规培”。自从去年全国普遍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一种培养同质化医生的行动方案起步了。首先必须肯定,这种思路是好的。然而现在还没有看到效果,但从5+3看,显然人才出炉就延缓了3年,也就一过性造成了人才紧张。因此有网友质疑“以前没有规培,怎么也出来了这么多名医?”

     优秀人才去哪儿了?

     不可否认,近几年医疗执业环境恶劣,而且越来越严重,难以看到缓和的迹象。加之医务人员的合法薪酬并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而且越到基层收入越低,这直接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优秀人才报考医学院校的少了,二是医学毕业生从事临床的少了。难怪有网友直呼:高智商的人都弃医了,谈何培养出精英医生群体?

     为什么大医院扩张导致了人才紧张?

     大医院扩张,导致人才紧张,实际上符合这样一个公式,即:大医院扩张——以其独特的“魅力”(包括事业平台高大、薪酬待遇优厚)虹吸基层人才——结果使分散就诊的患者变成集中就诊,直接导致患者看病难,继而造成看病贵,患者及家属耗时劳心费力增加怨气;集中到大医院就诊直接导致医生紧张,基层有一定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生被虹吸后,占30%以上的慢性病诊疗与管理工作没有人做,难以到位,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

     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然而遗憾地是,有关部门出的招很臭,其办法是拆分大医院,靠压低报销比例、实行分级诊疗,最近又出一招——控费,一满的不顶用。

     为什么?笔者认为,靠拆分不行,已经连在一起“大楼”怎么拆怎么分?靠压低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那实际上可能会使穷人更加看不起病。实行不下硬功夫强基层的分级诊疗,那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靠控费?但又没有彻底解决与费用飙升有关的那些“政策”,也只是治标而难以治本。

     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把乡镇卫生院建设好,特别是解决好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问题,才是遏制县医院扩张的有效办法,同样把县医院建设好,也才能遏制省市医院扩张,而要能够做到这些,最核心的是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而三中全会过了两年多了,有关部门好像对这个不太关心。

     不但如此,很多所谓的医改专家,还大言不惭地讲:患者就医观念要改变。笔者就不明白了,谁不知道生命可贵,健康重要,谁愿意谁敢把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交给一个自己不放心的医生?因此,要想让患者就医有序,首先要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的人事薪酬制度,让医生流动有序。如果连几百万医生的有序流动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引导10几亿患者的有序流动呢?

     好书推荐:

     《基层医改思考》:新医改轰轰烈烈,然而如今似乎还在寻路,都言进入深水区,但感觉仍然走不出“泥沼”,怎么办?这本来自基层的另类思考或可提供帮助。

     《基层医院管理文萃》,作者徐毓才的这本反映基层管理现状和智慧的书籍,或可帮您悟出基层医院“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大疑难管理的真谛。(欲购书者请直接联系作者徐毓才,电话13509147246)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智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