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琦:投资医疗的逻辑和《医学界》融资
2015/12/11 医学界智库
导语:随着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逐渐丰满,需要手握优质医生资源的《医学界》一旦摊开双手,实现开源,其想象空间将是巨大的。
作者:刘畅
来源:医学界智库
要问2015年12月8日国内融资大事件,头条当属道彤资本领投《医学界》,完成近2000万元的A轮融资。
道彤投资合伙人孙琦和陈奇锐可谓是同气相投。“从去年开始,我就在关注《医学界》,而陈奇锐本人是非常有创业气质的人。”孙琦提到,“我们看中的就是《医学界》数量可观,活跃度高的医生入口。”最关键的价 格,双方第一次会面就敲定了。
医疗投资仍然是春天
凡迪生物、叮叮医生、医评、心卫士、千家万护等都是道彤投资参与的早期融资的项目。对于为什么敢在医疗领域参投这么多早期项目,孙琦表现出了他对医疗领域坚定的信心,“虽然移动医疗的第一批热潮刚刚退去,目前有逐渐入冬之势,但医疗行业总体还在春天,各路资本竞相涌入。”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国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的大背景下,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稳步攀升,医疗健康领域正逐渐跻身我国经济十大支柱产业。这从快速扩张的移动医疗市场也能管中窥豹,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9.5亿元,预计2015年突破42亿大关。

在移动医疗领域,孙琦也展现了充分的热情。他认为,医疗业务必须围绕患者开展,因此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
首当其冲的是医疗服务质量,即诊断的精确度和治愈率。独立的区域影像中心、第三方检验中心、医疗级智能硬件等行业基础生态的完善将为医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线上诊疗精度。
另一方面,患者体验也不可忽视。传统的一次线下门诊,患者等待时间长,而问诊时间短,时间差带来的用户期待落差损耗了用户体验。移动医疗的出现消除了患者等待的因素,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所以从这两个层面看,移动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差距将大大缩小,其前景不可小觑。
医生站App—— 重度垂直的底层生态正在建立
2012年,中国社交媒体正值“微博”到“微信”的新老更迭,当年创办的《医学界》迅速找准了微信这个现象级平台,以“轻”而“巧”的内容为立足点,用3年时间累积了320多万粉丝,其中医生粉丝就有100万。孙琦认为,媒体和用户的连接方式是单向的,但未来可能最有前景的是多热点互动的模式,O2O闭环更有利于多点这种模式的形成。
这和陈奇锐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在今年9月推出了医生学习社区——医生站App,迄今为止注册医生用户已近40万人,用户日活率创纪录,成为中国日活用户最多的医学类app。
正是这种默契让《医学界》和道彤资本走到了一起。孙琦坦言,从新媒体延伸到医生站App,打造医生社区,形成O2O闭环,《医学界》在“重度垂直”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当下移动医疗领域第一梯队的佼佼者都探索出了自己的重度垂直模式,如实现三甲、二甲医院医生线上轻问诊的“春雨医生”,以及接通线上和线下门诊挂号的“挂号网”。

广度是资源 深度是前景 开源是方向
从2014年起,涌入移动医疗领域的资本就在高速增长。作为投资者,孙琦注意到,所有这些资本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抓住患者,而患者最终还是以医生为中心聚拢,将医生看作是权威的信源。
根据《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各类别执业医师数量为237.5万人,一直坚持内容为王的《医学界》拥有百万级的医生微信粉丝,并保持着较高的用户粘性。“拥有优质医生入口“就是孙琦看中《医学界》的最大价值。但同时,其可以吸纳的潜在用户数量面临瓶颈,要将布局进一步拓宽也变得越发困难。但孙琦并不认为这会成为《医学界》发展的瓶颈,“用户流量进入平台期属于自然规律,如何往深处做,将服务价值进一步转化为交易价值,提升单个用户的贡献率”是这一阶段应该走的路径。
这就需要手握巨量医生资源的《医学界》摊开双手,实现开源。孙琦举例称,《医学界》可以和患者端的医疗公司展开合作,引导患者并实现患者对医生的综合评价,反过来,医生也可以对患者提供患者教育及二次诊疗意见(Second Opinion)服务。
孙琦预计,未来三到四年,随着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逐渐丰满,《医学界》一旦实行开源,其想象空间将是巨大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智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研究医疗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趋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