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和互联网如何“谈恋爱”:听听大佬怎么说!(干货)
2015/12/28 医学界智库

     导语:医疗和互联网势必要轰轰烈烈地“爱一场”。想要“谈好这场恋爱”,切入点其实很多;病人整个求医问诊的过程都充满了机遇。当然,这场“恋爱”也有其天然的禁区,如果互联网公司能够避开——或者弥补——其在医疗专业领域的先天不足,扬长避短,想必还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琦琛

     来源:医学界智库

     最近都在说“互联网+”,医疗产业也在跟互联网“谈情说爱”。不过,这个“恋爱”该怎么“谈”,医院系统该如何与互联网APP有机的结合起来,里面的学问可是不少。

     互联网和医院如何“走到一起”

     1.患者生病,身体不适,还没到医院,互联网就可以行动了

     医院可以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帮助病人自行分诊。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就推出了这种互联网平台。病人病情如果不重,可以选择不去医院,根据院方网上公布的指导意见,干脆调理身体,或者吃些家庭常备药。如此一来,不仅自己省事,也减轻了医院的压力。如果病情较重,需要亲自到医院就医,病人还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症状,参考院方网上信息,确定自己该去哪个科室。

     2.确定科室之后,下一步就是挂号

     网上挂号信息一目了然,还不用排队。从10月9日开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全面开放非急诊的网上预约。刚开始,网上预约挂号率约有60%,一周之后就提高到了92%到93%,并且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该院院长夏慧敏表示,推行网络挂号之后,部分诊室是空的,有人感觉不习惯,心里不踏实;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患者和医院同时都能从中获益。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全面开放非急诊的网上预约。目前网上预约率维持在92%至93%左右。

     3.挂号之后,就是看病

     看病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之一。复旦医疗产业投资公司总经理章滨云认为,这一步也可以拿到互联网的移动端上去做。医生在家里就能给病人看病、开医嘱,通过互联网传到医院,交由护士们给患者治病。

     4.看病拿药,自然需要交钱

     “排队+纸币”的模式相信不少人都体验过。夏慧敏表示,广州妇儿中心正在推广通过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缴交医药费的模式,方便病人交钱,免去排队之苦。夏慧敏还认为,最后甚至可以把医院的收费制度彻底取消,完全抛弃窗口收费的方式。

     网络支付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方便了医患双方的沟通。网络支付平台拥有评论功能,有关信息也在互联网上广泛公开。病人可以点好评、提意见;医院方面,从医生到院长,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病人的反馈信息,并做出回复;对具体问题,也能够及时调查、改正。

     夏院长认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喜欢挂号、排队、交钱;寻求的是治疗、诊断和安慰。互联网的机遇也就在这里,帮助病人实现“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

     现在很多APP “不是真正的医疗”

     目前市面上医疗类APP种类繁多,但他们对医疗内行的专业知识究竟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发多方人士的关注、甚至担忧。

     章滨云表示,当前不少APP所谓的研究,并不专业,不过是打擦边球,“不是真正的医疗”。实际上,移动医疗公司必须拥有真正的法律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某家医院出面做医疗APP,APP出了事,由医院来负责。那么,部分互联网公司没有医院主体来依托,那么APP出了事,该怎么负责?由谁来负责呢?

     如果是医疗界的外行,互联网公司不妨以“服务医院”为出发点,开展自己的业务。贝联科技联合创始人姚亚承认,互联网公司如果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就难以得到医院的关注。如果是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局面会更加困难。既然是“外行”,就干脆立足于“服务医院”,为医院提供服务,帮助医院“修路”。如此一来,互联网公司大可只负责“修路”和“制定规则”这两件事,结合第三方,好好服务医院就行了。

     互联医疗公司是否专业,也引发了投资人士的担忧。宏晖资本创始人王晖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互联网公司喜欢补贴客户,给客户带来优惠,形成消费习惯。不过,在医疗行业里面,医疗APP给你100块钱,让你多生一次病,你愿意吗?医院经过长期积累,已经有规范的诊疗方案;那么互联网医疗端,有多少是非常了解医生诊疗方案的呢?

     医疗硬件:“厕所是院长的脸”

     互联网医疗在硬件方面同样大有可为。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就说:“厕所是院长的脸。”段涛表示,一妇婴正致力于打造智能厕所,帮助病人跳过整个尿检繁琐的程序。“你在马桶里小便之后,化验结果就会传到你的手机里面去,”段涛说。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正致力于建立智能厕所。目前的厕所也通过互联网平台开通了医患双方的沟通渠道。图为卫生间的贴纸。

     不止厕所,一妇婴还计划引入智能停车系统。按照设想,在互联网设备的帮助下,照一下汽车的车牌就行了。车主不需要拿卡,不需要停车,也不需要等栏杆。不过,段涛承认,由于存在车牌号码和车主个人信息等隐私方面的隐患,这一设想还有问题需要克服。

     硬件领域,可穿戴设备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产业。对此,有业内人士称,移动互联网和硬件结合在2013年和2014年比较火,但在2015年几乎销声匿迹。其中一大问题在于,不少设备的传感器存在局限,导致精准度不够,仅仅达到了家用级别,没有达到医院级别。举例来说,该业内人士亲自尝试过的温度计当中,没有一个是准确的。

     在段涛看来,可穿戴设备要想做好,必须实现两点:1.医疗级的精准测算;2.消费级的外观设计。当前,国内不少产品的现状正好和这两点要求相反,变成了:工业级的外观设计——“傻大黑粗”;以及消费级的测量计算——不够精确。

     医疗和互联网势必要轰轰烈烈地“爱一场”。想要“谈好这场恋爱”,切入点其实很多;病人整个求医问诊的过程都充满了机遇。当然,这场“恋爱”也有其天然的禁区,如果互联网公司能够避开——或者弥补——其在医疗专业领域的先天不足,扬长避短,想必还是大有可为的。

     注:欢迎您击阅读原文,申请成为《医学界智库》会员。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资讯和服务。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智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研究医疗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趋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