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大缺口背后的风口
2016/1/13 医学界智库

     导语:正当公众们担心谁来给自家孩子看病之际,儿科的资本市场却充斥着亢奋与躁动。创业者和投资者早已察觉到缺口背后的产业风口;而围绕这块肥肉的排兵布阵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展开。

     作者:陈朝阳

     来源:医学界智库

     北京的寒风依旧凛冽,在城市东南角的一处写字楼内,小苹果儿科医生创始人路博感慨道:风真的要来了。作为国内首个以儿科医生集团为核心的医疗O2O平台,小苹果儿科医生在资本寒冬里刚刚获得近2000万元的A轮融资。

     2015年岁末年尾,酝酿多年的儿科告急“贺岁片”终于上映,业内流传多年的“逃离儿科”之说再次甚嚣尘上。当公众在为谁为孩子看病忧心忡忡,资本市场却充斥着亢奋与躁动。早已敏锐察觉到儿科缺口背后的产业风口,创业者与投资者们围绕儿科这块肥肉的排兵布阵已悄无声息开幕。

     大医院的“弃儿”

     全国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万,在媒体的密集关注之下被放大的“20万”引发不小的隐忧,《各大城市医院儿科纷纷瘫痪中国医疗体系崩溃从儿科开始》的文章在朋友圈内被广为流传。

    

     儿科医生紧缺是业内的“老问题”,随着国内几家医院儿科停诊、爆棚,尤其是“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老问题”成为当下的“大热点”,儿科医生紧缺处理不好将有可能酿成公共卫生危机也绝非危言耸听。“综合公立医院受制于价格管控,相较于民营机构儿科挂号费低,加上用药量少,相比之下儿科医生收入处于洼地,综合公立医院难免在儿科人力资源上吃紧。”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庄一强教授表示。

     在北京市预约挂号平台上,87家三级医院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很少。在上海,拥有百年历史的华山医院也没有开设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此前在做客网络专访时称,儿科专业取消、用药收入低、看病风险大是目前儿科的“三大杀手”。这3个问题,直接导致儿科在一些三甲医院“濒临灭亡”。

     资本的“宠儿”

     我国儿童约为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面对庞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公立医院服务供给明显不足。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儿科成为资本眼中的“宠儿”,围绕儿科的创投呈现出高热态势。

     “儿科是可以高度市场化的领域,患者支付意愿强烈,容易标准化与复制,与体检、眼科、齿科等已经高度市场化项目一样存在很好的商业发展潜力。”拥有十多年市场运营经验的路博果断跨界杀入儿科领域。

     作为国内首个以儿科医生集团为核心的医疗020,小苹果医生现在拥有高年资签约儿科医生300多名,医生合伙人50名。在线上,通过轻问诊等服务积累患者,在线下,利用高端医院的闲置诊室,进行签约医生的多点执业。目前已经与美中宜和亚运村院区、国际SOS和天坛普华医院等合作。去年,12月份,小苹果儿科医生获得近2000万元融资。在路博看来,小苹果儿科的快速发展依赖于选对了领域找准了痛点。

     此外,著名儿科医生崔玉涛投身的儿童健康管理创业项目刚刚完成B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

     资本寒冬里,儿科成为互联网创业的宝地。路博、崔玉涛选择以儿科作为创业的切口时,对于渴望杀入医疗领域的社会资本来说,儿科也成为社会资本办医的重要领域。

     去年年底,在儿科颇有建树的卓正医疗挥师北上,卓正北京CBD医疗中心暨儿童保健中心启幕。在和睦家、美中宜和等民营医疗机构,儿科都是其重点打造的科室。移动医疗转战线下开办的诊所同样把目光瞄向了儿科。

     “特色专科是社会办医的最好选择,现在来看儿科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庄一强认为。

     社会资本在兴办儿科医疗呈现出的蓬勃势头让路博对于未来信心十足。“对于我们儿童医生集团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我们医生集团的执业地点将会越来越多。”

     政策的“春风”

     除了公立综合医院“放弃”、二孩时代到来,儿科容易市场化等因素,政策的红利也催热儿科领域的创投。

     随着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等政策的出台,社会办医环境有所改善。尤其在限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之下,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政策的撮合下公立医院选择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

     作为北京两大儿童专科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北京儿童医院与社会资本已经进行“亲密”互动。

     去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与首都医疗集团旗下的爱育华妇儿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首儿所将组建整建制医疗专家团队全面进驻爱育华,进行多点执业和技术指导;爱育华将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合作医院”,双方将携手打造高水准的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更是经验丰富,北京儿童医院以股份合作、输出管理和技术等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大兴分院,拟建遗传代谢病专科医院。

     风口的“隐忧”

     在卓正医疗的官网上,“九名医生加盟卓正”的新闻被放在显眼的位置上。不论是移动医疗创业者还是民营医疗机构,儿科服务供给缺口释放出风口,儿科医生紧缺却也成为现实的“隐忧”。

     “虽然多点执业已经实施,可是真正愿意迈出这一步的不多,儿科医生是稀缺资源,在北京高年资的儿科医生不足五百人。”在路博看来,儿科服务供给缺口是把双刃剑,“服务供给缺口的背后是儿科医生紧缺,光有风口没有儿科医生肯定不行。一定要做好医生服务,让医生实现价值,这样才能吸引留住医生。”

     爱育华妇儿医院董事长范子田则更为冷静看待目前的“风口”。在她看来,民营医院主导儿科市场目前只是美好想象。“儿科诊疗服务项目非常广大,目前民营医院及诊所涉及的只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这只是儿科诊疗服务项目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选择与首儿所进行合作,就是想要全方位进入儿科领域。”

     范子田认为,儿科医生紧缺这直接制约了整个儿科产业的发展。“有风口没有翅膀也飞不上去,没有儿科医生再好的风口都是海市蜃楼。从医疗发展的规律来看,民营儿科要想取得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品牌培养。”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原创精品回顾

     不得不搞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来了!

     三明医改真相调查:深度

     日间手术:大潮已至 不可阻挡

     一个资本家投资三年医疗的感悟?

     张文康:社会办医一视同仁不能仅是口号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智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研究医疗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趋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