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正式向医院进军
2016/1/21 医学界智库

     导语1月18日阿里网络医院正式运行,此后网络医院会推广到更多的农村地区。

     文:温宁

     来源: 医学界智库

     阿里巴巴也要进军网络医院了!

     阿里网络医院正式运行

     1月18日,阿里健康网络医院在湖北洪湖市洪狮渔场农村淘宝服务点正式运行,来自武汉中心医院的内分泌科王医生,借助网络视频为洪狮渔场村民胡先顺进行了问诊。通过阿里健康帮助建设的这套远程医疗系统,当地村民不用离开村镇就可以接受到三甲医院武汉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

     据悉阿里健康网络医院的落地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2015年6月,阿里健康与武汉市中心医院达成共识,7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网络医院项目正式启动,1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医院正式上线,启动视频问诊服务。

    

    

     通过天猫医药馆“网络医院”的入口,患者可以直接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医院主页并进行网上挂号和在线问诊,网络医院主页上共开放了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皮肤科等13个科室。目前,阿里健康仅仅开辟了网页通道,手机端仍然只提供药品销售和预约挂号服务。

     阿里健康的网络医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大热的乌镇互联网医院,虽然同为视频问诊,二者尚存在不同之处,一大关键差异就在于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以武汉中心医院这个实体医院作为接入点,而乌镇互联网医院则是直接越过医疗机构实现患者与医生的沟通——医生以个人身份入住互联网医院。

     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称,用户获得电子处方之后,可以直接在“天猫医药馆”下单买药,再通过阿里系菜鸟物流网络实现配送。尽管网售处方药暂未放开,但倪建文表示,天猫医药馆可以通过包括地域以及医保需求等大数据为患者推送匹配的线下处方药销售点。

     不难看出,阿里健康试图建立阿里式问诊“闭环”的意图,按照倪剑文的说法就是要“打造医疗健康的生态圈”。

     将农村作为突破口

     与目前已经存在的网络医院相比,阿里健康最大的突破在于把服务范围延伸到了农村地区。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洪狮渔场村民胡先顺的就诊过程是在农村服务点进行的,对于像他一样需要常年服药的慢病患者来说,如果可以在村子里就获得大城市三级医院医生“面对面”的用药指导,甚至在家就可以拿到配送的药物,既节省了就医的经济成本,对于缓解偏远地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无疑是一剂良方。

     利用农村这个医疗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中国医疗体系打开一个缺口,阿里巴巴握有丰富的资源。

     根据阿里巴巴在2014年推出的“千县万村”计划,他们将在3~5年内投入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截至2015年9月30日,已在全国27个省5870个村设立了农村淘宝点。

     同时,全国近400家大中型医院加入了阿里“未来医院”,覆盖了全国90%的省份。倪剑文表示,不同于其他平台的虚拟多点执业,阿里的网络医院将与医院共同建设,医疗价格也是按照合作医院的标准执行。

     模式推广或困难重重

     阿里巴巴虽然试图在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同时抓住医院和患者资源,但推广难度仍然不小。

     最大的难点在于农村地区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决定了农村患者的首诊仍然无法在基层完成,阿里网络医院事实上只能解决部分慢病患者的复诊问题。但是,已经有媒体报道称,在体验就诊时“医生并没有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直接建议笔者去线下医院看医生”。

     其次,即便如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孙武苏所称的“复诊中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线上完成的”,倘若基层卫生人员无法向网上看诊的医生提供足够有效的患者信息,仍然很难保证诊疗意见和方案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从阿里方面的声音不难看出他们做大“天猫医药馆”的意图,但对医院来说,电子处方一旦通过网络医院流出,其药品的相应销售收入会降低。阿里实际上是在同他们的医疗机构合作方“抢生意”,对医院来说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有待检验。

     尽管与医药分离的总体改革方向相一致,但阿里的“生意经”能否实现,仍然要依赖医改的进程。正如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的评价,“阿里做医疗,反复多次走不出淘宝思路,基本没戏,可惜”。

     此外,从网络医院的标价来看,医生单次问诊的价格从4.5元~6.5元不等,价格可谓相当“低廉”,即使农村地区患者愿意接受这种“非传统”的看病方式,在纠正扭曲的服务价格的大趋势下,医生是否具有足够的动力也存在很大疑问。

     在目前医疗行业格局下,阿里想要在现有医疗体系外建立一套新体系并非易事,更何况他们并没有得到像乌镇互联网医院一样的政策支持。但是,在医改始终不能从根本上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正如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授所说,“互联网也许能让中国医疗弯道超车”,至少对医疗行业虎视眈眈的BAT们来说,他们有钱也有时间可以试错。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智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研究医疗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趋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