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医院,在奇葩的扩张路上“一路高歌”
2016/1/26 医学界智库

     导语:医院床位数在1000张左右时运行成本、固定成本以及业务收入可达到一个最经济的状态,超过1000张床位,就会出现“大规模、不经济”。

     作者:谭梅

     来源:“医院院长”微信公众号(yiyuanyuanzhang)

     (“医学界智库”转载本文已获授权)

     这个题目有点找骂,但是想想还是决定用这个题目。不是想当标题党,看完之后你会认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医学管理理论,我们的公立大医院即使不加床、不再扩张仍然是朵朵奇葩了。

     先来讨论一个问题,多大规模的医院是大医院?

     衡量大医院的标准自然绕不开床位数。10000张床位?8000张床位?5000张床位?3000张床位?你很可能会猜错。

     都不是,按照中国的医院分级,三级医院是最高的了(据说还有超三甲医院,没核实),他的床位数限制是最低500张。也就是说超过500张床位就是大医院。

     按照这个标准,超过最低标准一倍应该非常大了,超过1000张就是很大的医院,而超过3000张是最低的3倍时,说是超大医院一点也不夸张。

     换个说法,比如说本科高考分数线是500分,你考了1000分成绩很好吧?考了3000分呢?进价500元的货物,卖价1000元,利润100%,不低吧?当利润是600%时,是不是暴利了?

     如果说因为我们习惯了身边医院的规模,已经严重脱敏了,那么我们对比一下美国医院的规模。对比一下世界医院的权威,也是领头羊,梅奥诊所的规模,1132张床位!是的,1132张床位。

     事实上,美国的医院规模,大医院多是1000张床位,小医院一般100张(刚好和我们的乡镇卫生院差不多)。

     有人说,我们人口多,大医院规模大很正常。那么好,按人数算,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按照这个规模,中国大医院的规模应该是4000张。同样,医务人员人应该是梅奥的4倍。而事实上,拥有8000张床位的那家医院,如果和梅奥对比,你就会发现很奇怪的地方:梅奥拥有42000名医务人员,职工数是该院的7倍。也就是床位数是人家的8倍,但是医务人员数是人家的1/7。事实上,也不光这家医院,拿一个一般的市级医院和梅奥对比一样会出现奇怪的数据差。

     人家的医院规模是有理论支撑的,这个理论也是世界医学界普遍接受的。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学有个共识,那就是“1000张床”现象,即医院床位数在1000张左右,其运行成本、固定成本以及业务收入可达到一个最经济的状态;反之,超过1000张床位,就会出现“大规模、不经济”。

     国外很多医院是私立,你自己相信国内公立大医院的效率高于美国的百年医院吗?(中国的百年医院不少,但是受历史影响,其实历史很短,中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有人说,不能按照国外的理论,中国人口多,我们大医院扩张床位很正常,这是为患者考虑。拉倒吧,也就骗骗小孩子和弱智青年。中国一专家以某市为例进行调查,该市现有城市人口100万,有4家三级医院,病床总数达4300余张,按照3张病床/千人计算,属于医疗资源饱和。在此情况下,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又相继投入巨资建设新的病房大楼,重复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有人说你说的是三级医院,该市三级医院还要收治周边县市的患者的。这只是个对比,周边县市有多少病床?这个城市又有多少小医院?还有乡镇卫生院。按照3张病床/千人计算的就是三级医院要求的标准。这个数据事实上是不准确的,大医院加床很厉害。

     不光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医院,也就是三甲医院,其实很多县第一人民医院床位数都过千了,已经步入了“世界大医院”的行列,还不算加床。(感兴趣的话,查查你们老家县人民医院的床位数)有人说,大医院扩张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享受高质量的服务,避免悲剧出现。其实也是骗骗弱智青年。第一,大医院收治了很多轻病号,而医务人员是正常的1/7,你本应该服务的重病号会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这个基础上,轻病号又能享受什么样的医疗服务?

     有大医院的医务人员辩解,不收治这么多,我们怎么可能发那么多工资?也挺可笑,一来你可以不用那么忙,比现在轻松十倍不止,二来收治的是重病号,费用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75亿元营业收入平均到450万人次的服务上,每次的营业收入仅为1600多元人民币,而梅奥诊所一次挂号费就要500美元。

     本号曾经推出一篇文章:大医院院长一巴掌拍死所有医改新举措。其实,也不是大医院院长拍死的,而是行政懒政。每一个大医院扩张的背后,都有行政力量的支持和干预,不然为什么民营医院想找块地那么难,而大医院一扩张就几百亩?一来政绩思想在作祟,二来做事根本没前瞻性,三来老认为公立医院是亲儿子,私立医院是丈夫前妻的,让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畸形发展。

     当然,很多公立大医院并没认为自己在畸形发展,非常自信和自尊,还在积极扩张的路上,低于3000张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三级医院,不到1000张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二级医院。更奇怪的是,只要有国外的医学专家来参观,总会追着人家问:您对我们医院有什么印象,如何评价我们医院。当然是希望听到好听的,我看到最多的是人家顾左右而言他,也就是不能说实话,但是可以不说瞎话,其中一个的回答是:你们医院和中国其他大医院比起来很好,厕所里放了卫生纸。

     扩张到了5000张还在扩张,扩张到6000张还不死心,到1万张时,不要说国际公认的1000张医院理论了,5000张床位的理论也被撑破了。

     更可怕的是,在奇葩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不自知。反正每次看到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很自豪的在转载自己医院要扩张的帖子时,我的感觉是:有点傻,距离过劳死又近了一步。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智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研究医疗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趋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