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说了哪些新东西?
2016/3/5 医学界智库
导语: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医疗行业的人事薪酬改革。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智库
先给各位界友说个真实的段子。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按照惯例做《政府工作报告》。一家媒体根据往年的习惯,事先约请了一位卫生经济学专家解读其中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结果报告全文发布后,这家媒体竟然对专家说采访取消了,或许是对报告的表述有些失望?
的确,总理此次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墨不多,在医疗市场开放方面,除了寥寥六字“鼓励社会办医”,对公立医疗机构产权改革、甚至前年曾热议的“混合所有制”只字未提。不过仔细看报告其实颇有亮点,第一次提出“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 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第一次提出“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而对分级诊疗的强调和具体部署,也暗示了基层医疗的一些机会。
三个新话题
总的来看,此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改的部分,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健康”部分的表述基本符合而更为具体。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医疗行业的人事薪酬改革。
中国现行公立垄断的医疗体制特征之一,就是公立医院没有用人自主权和收入分配自主权;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各地在医改中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深圳的先行探索,又比如三明的年薪制等等。这一目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公立医院或将得到更大的尝试空间。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朱恒鹏教授曾经指出,由于公立主导的医疗体系和市场经济不相兼容,公立医院无法建立规范透明的营收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事实上,有些地方公立三甲医院的薪酬改革,尽管已经大尺度放开,但是能够给到医疗骨干的报酬仍然远远不及“走穴”、“开飞刀”的收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第一次提出“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认为,这是回应了社会关切。在当前医疗执业环境下,医生越来越没有职业尊严,很多优秀的人越来越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工作累风险大待遇低不挣钱的儿科医生更是备受冷遇纷纷退出。徐毓才指出,全科医生也非常缺乏,原因大体和儿科一样。他认为,加快培养并不能解决“缺”的问题,因为“缺”的原因不是培养的慢与少。
徐毓才注意到,“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也是第一次见诸《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关于医改,报告中提出了六句“老话”,包括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价格改革、分级诊疗、继续增加投入和社会办医。其中关于分级诊疗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明确提出“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徐毓才认为,分级诊疗建设有很多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需要精心谋划,分步实施,核心在于强基层。
市场机会在哪?
自2009年3月本轮新医改方案发布,即旗帜鲜明地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七年以来,市场的召唤不断惊醒了沉睡的医者,政策的鼓点也不可谓不密集。但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只用“加快社会办医”一笔带过,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至少还提到“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受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的推动,2014年,经济界热烈讨论“混合所有制”时,也在医疗卫生界激起反响,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医院改制的试点也一度被提上议事日程。
但相关的改革不知不觉沉寂。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的淡然和对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不置一词,其实并非突然。在2015年12月中欧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峰会的健康产业投资论坛上,圈内名人冯唐在公开发言中直言不讳地说:2011年前后,医疗投资人还能“做点事情”,而2015年频频得到的信号是“公立医院存量不能动”。
《医学界》会后就此与冯唐私下交流时,身为医疗投资人的冯唐表示确有一些事实支持他的上述言论,但是不方便说。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俞卫教授认为,国外占主流的非公医疗机构是非营利的,而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非公立医疗机构大多是营利性的,这对于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其实并不太合适。曾经长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俞卫指出,国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已经有相当完备的政策规则和实践经验,国内的社会资本可以多加研究借鉴;结合国内医改的进程,从基层医疗入手,应该还是能找到一些机会。
附:《政府工作报告》医疗卫生要点
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健康是幸福之基。
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 就医结算。
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
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鼓励社会办医。
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
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