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县医院的肿瘤科竟然这么牛!
2016/3/28 医学界智库

     导语:在日趋发达的互联网手段下,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等都能够做得更好,预计不久的将来,通过早诊、早治,越来越多的地方,肿瘤同样能够实现“大病不出县”。

     作者:焦巨

     来源:医学界智库

    

     新医改强基层提出了一个目标叫“大病不出县”,在3月26日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举办的“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大病不出县”目前最大的困境,在于县级医院往往在肿瘤、病理、ICU、急诊等方面较为薄弱。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作为一家县级医院,其副院长丁罡关于肿瘤专科建设成绩和经验的分享却令人惊讶!

    

     据丁罡院长介绍,作为中国的第三大岛,崇明有人口70万,因为靠近中国医疗最发达的上海市区,所以很多年前岛上肿瘤患者基本都是到市区看病。为了更好为地方百姓服务,崇明医院的学科建设重点打造肿瘤专科。

     根据疾控部门的统计数据,2006到2014年,崇明肿瘤新发患者每年从2000人,到现在每年3000多人。发病人群中,一半患者都失去手术机会,其中肺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发病居前。目前岛上现患人群近2万人,还都是老龄化。

     由于当地一些一、二级医院大都对于肿瘤的治疗、总体的认识水平是很低,于是丁罡将肿瘤诊疗有关的部门整合在一起,把公共的资源、人员汇集在一起,由丁罡作为主任总体负责部门的运行,实现患者资源共享,和治疗手段共享。加上当地政府对新华崇明分院的支持,很快医院在软硬件上得到大幅改善,如今已经非常完备。

     丁罡表示,“我们第一件事情做的是规范,我们的规范的概念希望不光是技术规范、还要服务流程规范、患者教育要规范……这些都规范起来,就可以为我们的肿瘤专科奠定基础。医院运行前面5年我们留住了一些病人,医生也就多了。医生多了如何更好地去整合这些医生呢?08年再一次分割,也就是现在所以有了以系统疾病为核心的MDT(多学科协作)形式,即主诊医生负责,有我们的各科肿瘤临床大夫完成他的诊疗工作,大家整合一起进行多学科诊疗,提高了效率,同事也非常的和谐。我们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国家卫计委市县级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示范单位。”

     在织组机构的保障下,效果是喜人的。医院逐渐留住了更多的肿瘤患者。到2012年,调查发现,随着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肿瘤都变成了慢性病病。大家还惊讶地发现,并不完全靠治疗上的改进,而是由于早期诊断治疗和生活习惯改善贡献占了60%,让患者生存延长。

     于是丁罡团队开始思考如何让肿瘤患者活得更好、活的质量更高,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于是又跟上海疾控部门开展了肿瘤调查,跟社区构建常见肿瘤的筛查,早期发现了,患者就保住了的生命。

     “这么多的患者不在医院、在家里,我们如何去关注,这是个实践性的难题。通过互联网、APP,就拓展解决了患者的问题,等情况返回到我们的数据后台,就会请患者到我们医院,有了这个体系就可以做患者全程管理、全程随访。”丁罡自豪地表示,“有了随访工具,同时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我们成立了地区肿瘤康复协会,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目前我们这个协会已经有1200多名自愿者。”

     不仅如此,丁罡院长对于自己的肿瘤团队素质非常自豪,其中92%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不少还承担了交大医学院的教学和国家省部级科研工作。

     丁罡表示,在日趋发达的互联网手段下,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等都能够做得更好,预计不久的将来,通过早诊、早治,越来越多的地方,肿瘤同样能够实现“大病不出县”。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