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6/4/19 医学界智库

     导语: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上,会议强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智库

     4月18日,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上,“全科医生”制度引发习大大和中央深改小组关注的重点。

     会议强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要重点在签约服务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对家庭医生要有职业保障措施。

     无独有偶,根据媒体报道,在今天的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医疗管理与精神文明、政风行风工作大会上,作为全国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城市,上海今年也将家庭医生制度作为了工作重点。

     会议指出,要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推进“1+1+1”组合签约,加大二、三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撑;。扩大慢性病分级诊疗工作,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

     去年以来,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一直是关注的重点。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数将翻番,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并将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技术。

     而以慢病管理为重点的分级诊疗路线也与全科医生体系建设结合在了一起,去年12月,卫计委官网发布的《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明确,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团队需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按此要求建立相应的签约团队,通过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似乎能够对慢病患者形成比较专业的疾病管理,也能建立家庭医生的良性基石。

     但是与政策措施的红红火火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家庭医生”的冷遇。

     根据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中国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为17万人,缺口达到18万人。即使在上海这样医疗资源比较发达的地区,截至2014年底,全市注册的全科医生也只有5700名,根据新医改要求的“每千人拥有一位家庭医生”仍有4300人的缺口。

     根据《医学界》了解,大陆全科医生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市发达区县,全科医生一年收入却还没有港台地区一个月收入多,偏远地区甚至年薪还不足5万元。

     除了收入低,全科医生的发展路径也很不明确。据介绍,目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三甲医院进不去,大多只能选择社区医院。而像国外一样的“开诊所”对大多数全科医生来说都只是奢望。

     医疗界人士也普遍认为,新医改分级诊疗的成功需要依靠医生诊所的开放,让全科医生在市场上实现价值,但一位业内人士却悲观地表示: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事实上重回了计划体制,“大锅饭”的种种弊端可能卷土重来。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