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集团何处去?各界专家来把脉
2016/4/23 医学界智库

     导语:4月21日~23日,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在北京召开,各路大咖为医生集团的未来把脉。

     来源:医学界智库

    

     4月21日~23日,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在北京召开,医生集团代表、医药界人士、行业专家、协会领导等多领域数百人齐聚一堂,为医生集团的未来把脉。

    

     廖新波:解锁“两把钥匙”和三个行政禁锢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这么多年来医生集团如同还停留在码头的船,原因关键有两个:一个是支付制度,一个是人事制度,这是把医生从单位人中解放出的两把钥匙。

     现在大家对医生集团都信心满满,但如果不解决两把解锁钥匙和三个行政禁锢的话,就永远走不远。首先是人事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最大改革就是人事制度,人事制度能改多深,关键是既得利益部门如何回应。第二是支付制度,我的设想是把医院服务、医生服务、影像服务和检查检验服务分开,使医生服务得到历练,把目前医生创收的欲望或者是医生依附大医院的动力取消。现在医生流不出去,愿意被圈养,医生价值根本没有实现,而是通过其他的服务去实现创收。

     三个行政禁锢是什么?第一个是消除医疗技术禁锢,技术跟医生走,跟美国一样,只要医生拥有技术和资质,不管走到哪一级医院都可以操作,技术不应该因单位不同而贬值。第二消除基本药物按机构使用。现在基本药物制度很好,但是初衷是解决没药用,而不是作为医院等级使用的一个标准。现在医生到基层里面一些手术药、常见病药开不了,病人还得转到大医院。第三消除医生价值因医院等级定价。我看到北京的医院服务定价也按照医院等级来计算,这样医生愿意走出来吗?曾经走出来的医生最后也乖乖屈服于这种禁锢,回到原体制。

     此外还有第三方检查检验要放开,检查检验如果不从医院服务里面分出来,就会造成武器竞赛。现在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阶段,怎么办?所以政府要把更多的空间让出来,让检查检验结果真正互认。

     医生多点执业是对公立医院的一个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因为可以选择他应该要的医生,他也会着力研究市场该发展什么。规模控制势在必行,分级诊疗也是一个心病。

     朱恒鹏:好的医疗机制有三个指标

     中国社科院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表示,分级诊疗是现在的热门词,也和大会主题有关。

     什么是好的医疗机制?有三个指标:第一是看病方便,第二是费用合理性,第三是可信任性。

     医疗服务模式有很多,如果没有政府的过度干预,这些模式会自然演进出来。其实看病方便与否,看病是否可支付起,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让我们信任,并不取决于有没有分级,而在于医生,医疗机构如果能够自由探索的话,每一个医疗机构都可以和他想服务的群体实现更加匹配,这就是分工协作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会建立医生集团。

     为什么医疗行业要市场化,医生要自由执业?市场化这个词不太准,因为我们讲的是市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作用,但还有一个词是社会,政府、社会、市场三分法则更准确。当我说医疗市场化的时候,很多人会反对,医疗应该走向社会化的时候,反对声音减少一大半。自由执业是什么意思?自由执业是少部分,大部分不行,医生还是有一个单位,有个工作,他们把医生自由执业理解成医生成为个体户了,错了,医生自由执业可以选择执业模式、执业方式,不是一定开诊所当个体户,并不一定是要流动。只要他自愿,可以跟院长签卖身契,自愿的含义是他在其他方面有选择。

     我对医生集团走向的看法是:不要想建大医院,包括公立医院也不要再干大医院。很多官员,包括有些院士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在考量一定的行政区域有多少常住人口、多少三甲医院、多少重型设备、多少医生。我和他们讲,这个思路太落伍了。

     蔡江南:我对医生集团抱有非常大的期待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讲到,医生集团主要解决我们医疗服务痛点。

     我们国家医疗服务主要是两个痛点,一个是医疗资源和服务倒金字塔状况,从新医改以来,继续加剧。第二个痛点是医生短缺和浪费的矛盾现象加剧。

     在今天的中国还有接近一百多万医生只具有本科以下的教育,中国的人口很接近印度,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比印度好很多,但中国医生短缺情况比印度还要严重。

     医生集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对医生集团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中国医疗体制核心问题是医生问题,既短缺又过剩。背后反映出医生的收入、就业体制问题。医生集团也许是可以撬动医生问题的一个起点。

     谢启麟:医师协会一直呼吁解放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说,目前我们有100多家医生集团,组成情况不一。有的是独立执业者,更多的是在公立医院的医生组成。虽然情况不一样,但我想不影响社会资本的热情。医生集团向社会释放了更多优质的医疗资源,成绩有目共睹。

     中国医师协会作为医师的行业组织,一直呼吁解放医师。因此也非常关注医生集团的发展,随着我国医师人事制度改革,医师的服务管理将会出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医师协会非常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推进医师集团与我国将要建立的医疗服务体系对接,也希望推进医疗保险中的医疗服务价格谈判机制,希望推进医疗集团医疗上的责任承担和风险转移制度等。医生集团关注的问题,医师协会都愿意共同探讨。

     医生集团还处于萌芽状态,希望能够茁壮成长。能够推进医师人事制度改革,能够让医生回归自己的价值。

     郭云沛:医改要取得根本突破必须解放医生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表示,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取得医改的根本性突破,不要再重蹈第一轮医改不成功的覆辙,必须解放医生,必须在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基础上,释放医生群体生产力。我们医药行业协会组织,不仅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医药体制改革,还要配合和支持医保和医疗体制改革。

     毋庸置疑医生集团的应运而生是医生多点执业的新方式,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下的产物。相信随着医生集团和医生工作室的完善和发展壮大,将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医改红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不再是梦。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