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肿瘤医院:“互联网+”下的新型“加号”方式
2016/5/2 医学界智库
导语:医疗服务是一种病情需要者得,而非出价高者得的特殊的服务,因此“加号”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为杜绝黄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推出了一种新型“加号”方式——门诊按需预约。
作者:宋爽
来源:医学界智库
上午9点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流攒动,门诊大厅、病房、医院门口到处都是病人家属。“你现在看到的病人已经算少了,要是早上7点多过来,排队挂号的队伍能从门诊大厅排到医院门口。”该院乳腺外科主治医生陈嘉健如是说。
今年年初,在北京某医院发生的“女孩怒斥黄牛”的事件。这场风波后,很多城市开始明令禁止医生“手工加号”,紧接着上海某医院又爆出“勾结号贩”的丑闻。经过事件的持续发酵,如何规范“加号”流程成为摆在大医院眼前的棘手问题。而笔者此行的目的,正是采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推出的一种新型“加号”方式——门诊按需预约。
“加号”体现的是医疗的温度
“加号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是基于医者对患者的怜悯与同情”,陈嘉健医生告诉《医学界》,由于患者数量庞大而号源有限,很多自觉病情严重的患者都急于获得专家额外的接诊机会,于是“加号”便产生了。而手工(纸条)加号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加号方法,但这种方式却充满漏洞——“专家一张加号纸条递出去,期间可能经过很多人的手,过程也没有记录与监管,很有可能落入号贩手中”。
陈医生坦言,虽然“加号”助长了号贩子的气焰,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号源管理的漏洞,并非“加号”本身。为此,不少医院已陆续推出了措施来规范号源管理,例如实名制挂号、诊间加号等,将挂号、加号信息都录入信息系统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
与单纯的“挂号实名制”不同,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在科室范围内推出了一个能够实现“按需分诊”与“远程随访”的新平台,不仅功能丰富,甚至在科室内部发挥了“分级诊疗”的作用。
能“分诊”的健康管理平台
“医疗服务是一种病情需要者得,而非出价高者得的特殊的服务”,这是陈嘉健医生对按需预约平台的评价。去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在微信上开通了一个乳腺健康全程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分时段化疗预约、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配药预约、随访预约、远程报告解读、科普宣教等,而其中最重要的“门诊预约”一直未开通,今年3月8日,这个新功能正式上线试运行。
陈医生介绍,“门诊预约”功能主要面向已经在本院或者外院普通门诊进行过筛查或常规检查的初诊患者,患者完成检查后登陆预约平台,进入门诊预约后选择医师。目前平台已开放的预约形式包括医师团队(由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组成),以及治疗组(由副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组成)。预约时,患者需要提交详细的病情资料,然后等待医师进行审核。
患者将病情资料提交后,会有科室医师进行审核。对于考虑恶性概率大的患者,将给予专家号源;而对于并不考虑恶性,或者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的患者,将会建议至普通门诊就诊。预约成功后,患者可凭确认加号的短信,去指定窗口挂号就诊。


“预约功能开放的第一天有20位患者进行了预约,其中有4位病人达到加号需求,安排了最近的专家门诊,而其余的患者均建议先去普通门诊就诊,或安排了主治医师的门诊。”陈医生表示,“对医院来说,按需预约可以提高专家门诊的质量,而对患者来说,可以让病情紧急的患者尽早获得专家的接诊,如果按时间顺序预约,他们可能要至少等上四个礼拜,因为在大医院,知名教授一个月内的门诊几乎都是满的。”
“按需预约”能否取代“按序挂号”?
据陈嘉健医生介绍,截止4月8日,乳腺外科的按需预约已试运行1个月,期间有233例初诊患者提交了预约申请,而其中有26例患者通过审核获得专家加号,这些患者在专家门诊后均收住入院并证实为乳腺癌,得到了及时治疗。
除按需预约外,该科室微信平台的应用还显著的增加了科室的患者容受量。以化疗预约为例,从全年7月中开始试运行,截止3月已有6900人次患者通过该平台预约化疗。陈医生介绍道,“这个功能的特色是将患者分时段,以前患者来化疗要一大早排队,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再挂几个小时的化疗药物,几乎一整天都要耗在医院,非常辛苦。分时段的预约可以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同时在科室微信平台上可以配合更有针对性的宣教。”
“不同的病种,需要采用不同的诊疗策略与临床路径,而肿瘤不同于慢病,首诊首治尤为重要。”陈医生认为,科室的“按需预约”和医院的“按序预约”是需要并存的,一方面让病人有权利按照时间顺序排队挂号,另一方面让病情较急较重的病人可以优先得到专家号源。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科室微信平台的“按需预约”把“加号”变成了“预约”,并且所有的操作过程(包括患者提交资料、医师查看资料、医师决定是否给予号源)均在后台留有记录,使得“加号”的过程可以受到多方监管。
了解更多关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按需预约方式,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