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为什么被逼入死角?
2016/5/7 医学界智库
导语:医保制度建立以后,政府本来就该放开市场,让所有医疗服务提供者自由平等的竞争。但原就强势的公立医院受到多方的资金、政策扶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天然处于劣势,最终被挤入了劣质化的泥沼。
作者:曹凯
来源:HealthBang微信号
魏则西的诊疗过程本来是发生在公立医院。事情也很明显,在公立医院管理失序情况下,医院管理者引入不法投资人,擅自进行不合规定的“科室承包”。但随着事件的发酵,社会资本办医、医疗市场化却被成为一些人攻击的目标。
中国民营医疗机构数以万家,基本公立医院总数相当,但始终多而不强,且一直都被污名化,这是为什么?缺乏优秀人才,技术水平有限,而且的确存在一部分劣质民营医院形象等等,罗列起来,不一而足。
其实,医保制度建立以后,政府本可放开市场,让所有医疗服务提供者自由平等的竞争,医保作为监管者和患者的代理人,可帮助医疗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但是,原本就强势的公立医院受到多方的资金、政策扶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天然处于劣势。
一直以来,部分公立医院本来起点就高,再加上医保定点资质优先发放,医院收入更有保障。同时,政府还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还能帮助医院贷款融资用于建楼和添置大型设备。而且,作为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可以得到划拨土地用于建设,享受免税政策,在水、电、气等消耗品使用上也有优惠。
相形之下,尽管民营医院建院之初也能得到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使用、医院投资、设备购置都只能自力更生。此外,民营医院要想获得医保资格非常不易,需要跟政府部门做工作,程序复杂。
民营医院发展一个最大障碍在于于人力资源短缺。与普通行业不同,医疗机构需要大量经过长期训练的医学专业人才。但是,公立医院一直利用事业编制笼络了大量人才,医疗行业人力资源流动不足。
平心而论,政府多年以来一直有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想法,甚至希望以体制外的力量倒逼公立医院改革,但却缺乏相应的措施。
过去十年间,因为消费水平上升、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医疗消费也水涨船高,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双双扩张。
2005年到2013年,民营医院床位从14.4万张增加到71.3万,涨了5倍,增长不可谓不快,但与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相比,就显得并不足道。即使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限制下,公立医院十年间的床位数量还是从230.1万增加到386.5万,增幅不到1倍,但是数量增加了156.4万张,仅增长数量就相当于民营医院床位总数的两倍。
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医院就在中国,还是一家公立医院,床位达到惊人8000张。大量患者和家属拥挤在医院内的狭窄区域,感染控制、医院管理、应急疏散都是相当大的挑战。
在2000年前后,一批经营不善地公立医院,被“甩包袱”进入市场,成为民营医院,经过努力经营,它们中的一些已具相当规模,甚至已成为上市的医院集团。然而,在当下公立医院强者愈强的形势下,民营医院的发展更不乐观。一家温州医院集团的负责人就曾感慨,如果自己现在再来办医,根本没法让医院成长起来,因为“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这样的失序局面已给中国医疗行业带来两大恶果:
第一个恶果,公立医院两极化越来越严重,大型公立医院强者恒强,小型公立医院面临发展困境,即使对于政府自己举办的公立医院,规制和监管也在失衡。
按理想规划,位于医疗金字塔尖的三级医院,主要承接下级医院和诊所的转诊患者。如今,三级医院接诊的患者持续增加,日益压缩小型医院的生存空间。2015年1至4月,三级医院诊疗人次超过4.5亿人次,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总和还不到4.3亿。
过去十年,公立医院回扣和腐败严重,已经是公开的事实。药品和耗材使用中,高价销售给患者,再从医药企业收受回扣。部分经营不善的公立医院,通过“科室承包”引入投资谋取利益,支持自身发展。这些恶劣行径让患者深受其害,比如此次遭遇欺骗性医疗的魏则西及其家人。
一些政府官员谈到公立医院规制困境,直言“职业经理人与员工合谋”,利用国有资产谋取小集体利益和管理者个人私利。
第二个恶果,民营医院在公立医院的强势碾压下,被迫蜷缩在一些低技术水平的男科、妇科、牙科、美容等狭窄领域,进行低水平重复投入和建设,恶性竞争不断。更有部分逐渐走向劣质化,而监管部门长期视而不见,也疏于有效的市场清理和监管。
面对魏则西事件,片面指责民营医院,而不反思公立医院困境和医疗市场畸形。往小里说,不利于民营医院有序发展,往大里说,不利于医改的顺利推进。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