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玩法
2016/5/11 医学界智库

     导语:互联网时代CME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针对性更强,学习更灵活,通过移动互联网下的继续医学教育可以重塑医生学习方式,更好地解决继续医学教育的公平性。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智库

     5月10下午,一场围绕互联网时代的继续医学教育(CME)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协会、医学会、医院、政府部门等分管教育的二十余位专家和领导齐聚一堂,就互联网时代的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线学习是医生学习重要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科教处处长曹艳林指出,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虽然已经取得辉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会议进修提供资源不够、效率有待提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监管待加强等。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健康、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要更加丰富,公众服务更加多元化,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在此文件影响下,涌现出一大批做医学教育的APP,为医生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选择。

     由《医学界》开发推出的APP“医生站”就是一个医生在线学习平台。为什么会推出医生站?《医学界》创始人陈奇锐表示,中国医生最大的问题是差距太大,2014年卫计委的统计数据还有45.5%的医生是本科以下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有90%未经过规培,只依靠传统模式解决不了中国医生的继续教育问题。

    

     陈奇锐表示,我们是媒体出身,医生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医学界》拥有100多万的医生受众,我们觉得把这么多医生聚到一起可以干更有价值的事,其中继续教育就大有可为,我们就推出了“医生站”这个APP,除了获取资讯外,还可以在线听讲座,第一年做了450场讲座,今年计划做3000场,覆盖所有临床主流科室。”

     互联网时代CME需更加多样化

     调查发现,上线近一年来,“医生站”在所有提供医生在线教育的APP中排名第一,并且和第二名拉开的距离非常大。一个基层医院院长使用了“医生站”后,要求全院医护人员都要安装并学习,这位院长还向《医学界》提出了需求:“我虽然要求他们都装了,但他们看不看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开发一个能够看到学习状态的功能。”

     哈特瑞姆心率专科医生集团与其他医生集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非常注重进行医学教育并身体力行,除了2016年要在“医生站”上推出50堂讲座外,也在线下为基层医生义务进行教育培训。

     集团发起人之一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副主任田颖说:“我们现在也在融资,想用融来的钱做继续教育,通过做线上线下的教育,也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刚刚就接到一条微信,问我有个病例能不能转到朝阳医院,这种收获让我很开心。”

     现在做线上医学教育的平台很多,除了“医生站”以外,哈特瑞姆也与其他平台签了一些协议,但有些人却拿着协议谈融资去了,因此与“医生站”的合作,他们制作了详尽的课程计划。田颖说:“我们要做系统性的讲座,医生很忙,沟通起来常常不一定都能及时回复,但不论怎么难我们都要继续做下去。”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也与“医生站”有长期的密切合作,郭树彬主任说:“如果我们把学术会议网络视频化,会议网络化,这样就不用周末到外面去,现在已经跑不过来了,把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在做这样的探索。不同的人群需求不一样,大医院医生需要新的进展,新的指南,新的共识,基层医院想听的是病例和专门技术。”

     曹艳林处长认为,互联网时代CME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针对性更强,学习更灵活,通过移动互联网下的继续医学教育可以重塑医生学习方式,更好地解决继续医学教育的公平性。

    

     为了更好的了解移动互联网下医生的学习行为,曹艳林处长进行了一项网络问卷调查,一共4480名医务人员参与,基本涵盖各个科室。调查发现,医生是一个全周期学习群体,无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在线医学教育占医生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在线学习已经是医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基层医生更加依赖在线教育。

     调查还显示,医生最需求的在线教育视频中,病例讲解排第一,理论讲解第二,此外还有手术视频需求也很高。医生在线学习时最看重的是课程的结构化和前沿性,他们觉得能够直接学到东西,其次是主讲人的权威性,另外,职称越高的医生越有跨学科学习压力。

     互联网CME难度依然很大

     我国移动互联网医学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曹艳林处长指出,机遇包括树立医生品牌、构建品牌科室、强化医院品牌、跨越信息鸿沟、形成医生社区、区域化学习平台等。但同时,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还有学分、标准化、监督与管理跟进、规范化和考核等方面面临很多挑战。

     姚树坤副院长主管中日友好医院的科研教育多年,他表示我们培养医学人才的模式还有很多问题和缺陷,将来在课程开发设计等方面应有所完善,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IT技术,发展进步空间还非常大。但继续医学教育主要有两大方面:临床思维和临床技术,也就是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线上医学教育的提供平台,姚院长建议“医生站”多开发一些培养这两种能力的课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育处的周彩虹处长表示,每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医生需求各不相同,但能够提供针对性、实用性课程的专家却不多,因为专家实在太忙,特别是三甲医院专家,医疗工作多,科研任务重,这时要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同时,周彩虹处长也认为,医生在临床之外还要进行学习,非常辛苦,所以互联网+会是将来最便捷的学习途径,所以希望能有大量设计成连续性、分层次、针对性强的微课程。周彩虹处长说:“作为北京的三甲医院,这是我们肩上的责任,需要提供大力支持才能把专家组织起来,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从中获取的回报相比临床和科研来说是极低的。”

     北京市从1996年启动继续教育工作,在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上处于国内前列,各项管理非常规范,但相关负责人仍然表示“现在继续教育难度太大了,面对的情况太复杂,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今年甚至有人大代表建议取消继续教育制度。

     “医生站”运营以来,一直坚持打造免费的学习平台,与会的有关专家呼吁,在免费和不授予学分的前提下,我们鼓励所有移动技术为医学教育提供平台,越多越好,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临床进展。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