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大潮中,好大夫落后了吗?王航说不
2016/6/4 医学界智库
导语:“我们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能把院外诊疗服务做好、做透、做深”——王航
作者:陈奇锐
来源:医学界智库
创业十年了,好大夫在线给人们的印象是:这是一家低调、稳健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一些从业人士认为,好大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医患问诊平台中落后了。然而2016年5月12日,“医学界智库”发布了医生最喜爱的APP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医生们的心目中,医患问诊类平台好大夫竟然位居第一,领先于春雨医生和平安好医生。尽管调查限于医生端,不能完整反映在患者端的市场地位,但是好大夫的表现仍然令人惊艳。6月1日,我趁着到京出差机会,拜访了好大夫在线,并和其创始人王航,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对话,现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陈奇锐:好大夫已经创业十年了,最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好大夫的一些数据给人的印象是发展速度不算快……
王航:什么数据?
陈奇锐:比如说注册用户,好大夫披露说,注册用户2800万,但同行披露的注册用户,动辄一两亿……
王航:这个要认真分析下。我们做了十年了,严肃医疗市场的现状就是这样的。有些平台做轻问诊,感冒、发烧、拉肚子的用户发展得据说比较快,但好大夫是做严肃医疗问题的线上服务的,重大疾病绝不是高频发生的,我们无法快速聚合“过亿”的重大疾病患者。
陈奇锐:但是投资人比较喜欢数据漂亮的公司啊,很多公司融到了巨额融资,比如平安好医生,刚刚CLOSE了5亿美元的融资……
王航:有时候漂亮的数字和公司本身业务没有关系,很难转化。做医疗服务主要看质量,医生和患者的质量我们都会考虑。我们的患者希望能得到“靠谱的”医生的服务,我们的医生用户希望好大夫分诊过去的是“真正的”病人。如果我们做轻问诊,问诊的人会很多,但是非医疗问题也会很多,平台会变得很嘈杂,最终会损害平台上医生的体验,进而也损害了那些真正有需要的患者的体验。
陈奇锐:今天来公司参观了一下,好大夫的在线诊疗服务,从诊前分诊、诊后的患者随访和客服,做得非常棒,这是否是好大夫在线问诊到线下问诊效转化率行业最高的原因?
王航:是的,我们的服务很重,我们的一级、二级分诊,单医疗人员就有一百多人。每天4万人次的在线问诊需求,我们要通过人工和自动系统配合进行分诊,这样才能保证医生们接触到的病人是高质量的、是他们需要的,也能保证患者第一时间找到对症诊治的医生。

陈奇锐:好大夫的愿景是什么?
王航:我们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能把院外诊疗服务做好、做透、做深。之前我们有诊前问诊服务、电话咨询,诊后已经有了患者报到等随访服务。中间的就诊环节,没有做。今年3月,我们在银川开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希望能通过网络医院,把网上咨询级的非诊疗服务深化,向患者提供诊疗级的线上服务,也可以把诊前、诊后联起来。
陈奇锐:好大夫的互联网医院主要做什么业务?
王航:我们的互联网医院主要有三块业务,首诊、复诊、会诊。首诊是以分诊和转诊为主,要和线下的医院对接。目前还尝试皮肤科首诊,皮肤病主要靠形态学诊断,在线诊疗的准确率比较高,将来也会向其他学科发展。复诊是以在线复诊为主,帮助那些不方便来医院或者不需要来医院的患者完成线上复诊。会诊是帮助一线大城市大医院的高端专家资源输送到基层,帮助他们和基层医生之间建立会诊关系,帮助基层医生成长,完成分级诊疗,以做到大病不出县。
陈奇锐:互联网医院是挂号网最早提出来的,你怎么看挂号网?
王航:挂号网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互联网医院的突破对于互联网医疗非常重要。之前我们只能在医疗的外围打转,有了互联网医院,就能够把医疗链条打通了。所以我前段时间开会见了挂号网的廖总还说,要感谢挂号网对行业的贡献。
陈奇锐:会不会向挂号网学习,开线下的医院和手术中心,感觉你们如果做这个转化效率会更高些?
王航:我没有做过传统医疗,是个互联网人,并不擅长医疗服务管理。我们将来也不会进军线下医疗,而是会努力把院外在线诊疗服务做好、做深、做透。
陈奇锐:互联网医疗公司,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支付方,大家都只能2VC,未来怎么突破?
王航:HMO(健康管理组织)是发展趋势。我们拥有优质患者用户、拥有中国最优质的医生资源,我们有条件向健康管理组织发展。
陈奇锐:但是保险公司也在做HMO,比如国外的凯撒,现在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想做……
王航:保险公司是支付方,代表患者去控费,确实是应该的。但是中国的情况是,他们没有医疗控费的能力,好大夫平台上有中国最优质的医生、有长期沉淀的医疗数据,一旦形成医疗控费能力,我们将作为开放平台,向所有的保险公司来开放。所以,我们和保险公司不是竞争关系,是合作关系。
陈奇锐:你们会卖掉吗?保险公司可能对你们很有兴趣
王航:一个保险公司的大老板和我聊过一个下午,希望说服我(把好大夫卖给他们)。我说不行,我们平台上的医生,他们不可能只为某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如果我们不能服务更多的用户,好大夫平台上的医生就会到其他的平台上去做服务。我们未来会保持独立发展,不会并入产业机构。
陈奇锐:你们一两年内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
王航:我们之前在大型三甲医院的覆盖比较好,录入了40万医生的数据,注册医生也有11万多了。但是我们对基层医院的覆盖不够,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对基层医院的覆盖。一方面帮助大专家做服务能力的下沉,把高端资源输送到基层;另一方面也帮助基层医生和大专家建立起强关系,提高自身的医疗专业水平。我们的品牌医生学院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医学界有很好的医生用户基础,有很大的行业影响力,希望我们能够开展合作。
陈奇锐:现在互联网医疗非常火,你对这个领域的竞争怎么看?
王航:挂号网也好、平安好医生也好、春雨也好,这个市场很大、很深,足够大家发展。目前互联网医疗仍然还在探索阶段,更重要的是创新和突破,还远没到你死我活的竞争阶段。
陈奇锐:怎么看《医学界》,对我们的发展提点建议吧。
王航:《医学界》在移动端对医生的覆盖非常好,已经成了医生社区的领导品牌,未来我们双方合作空间很大。我认为,《医学界》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定位,把少数事情做好,你谈到《医学界》主要做临床知识服务,只要把这件事做透就足够了。祝福你们!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