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辅助诊疗,7成医生有信心
2016/6/23 医学界智库
编者按:国务院目前刚通过了关于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健康大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正式展开。针对医生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看法,医米调研共收集到3669份有效回答,以下是关于此次调研的解读。
作者:刘畅
来源:医学界智库
2016年上半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顶级围棋选手李世乭大战5局,最终以4:1获胜。人工智能在代表人类复杂思考能力高地的围棋赛场上攻城拔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机器学习能力再次令世人侧目。
事实上,这并不是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人脑。1997年,美国IBM公司超级计算机“深蓝”以2亿步/秒运算速度“碾压”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2006年,中国超算“浪潮天梭”同时对战5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最终凭借超强的稳定性和计算能力险胜;2011年,“深蓝”的同门师弟“沃森”破解自然语言,在美国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通过以问句作答的形式战胜两位往届人类冠军。
大数据的决策支持能力一次次超越人们的想象,实际上,其已经在电子商务、公共政策、金融和通信等领域发挥着提供解决方案的作用,扮演着“军师”的角色。
根据摩尔定律,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还在以每隔18-24个月翻倍的速度疯长。据悉,致力进军医疗卫生领域的IBM机器人沃森正在为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提供研究支持。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的潜能能否释放,取决于健康大数据的建立。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础网络铺设工作全面展开。

政府的推波助澜,是否能策动临床医学领域产生“蝴蝶效应”?普通人离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服务又有多远?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人群之一,医米调研今年5月向医生发起网络调研,共搜集3669份回执。调研发现,近7成医生会推荐病人参考人工智能机器人或大数据算法的诊疗结果。(图一)
医生对大数据显示出的信心,对精准医疗走进临床、大数据投入产业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医米调研总监杨传敏向医学界智库透露了更多关于本次调研的细节。
记:为什么我们想知道医生对精准医疗和大数据的态度?
杨:精准医疗和大数据目前是市场追捧的热点。据我们了解,国内外科研机构都在和医院合作进行大数据辅助诊疗的探索。然而,大数据用于诊断距离实际的临床运用还有距离。我们都知道,任何新的技术和药物要用于医疗,都离不开医生的接受和推荐。所以,我们做了这次前瞻性的市场调研,目的是想了解医生对于大数据辅助诊疗的态度。
记:那根据我们的调研,医生对于大数据辅助诊疗的态度如何?
杨: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医生对精准医疗和大数据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普遍是比较高的。具体体现在86.7%的医生听说过人类基因组计划,75%医生表示可以接受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医疗数据,54%表示同意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诊断疾病。更重要的是,假如人工智能已经足够成熟到用于临床,69%的医生表示,他们会推荐病人去。也就是说,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生那里可能会变成像CT、MRI扫描一样例行的方法。

记:精准医疗目前主要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通过我们的调研,还有发现哪些有趣的结论?
杨:数据分析还表明,某些科室对于大数据用于诊疗的接受程度是相当高的,如肿瘤科,妇产科,以及精神科(图二)。这是因为在这些科室,和基因有关的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产生的胎心记录、以及影像辅助精神疾病的诊疗实际上已经分别在临床已经有比较多的运用。此外,我们还发现,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医生对大数据算法可以诊断疾病的认可程度要高出其他地区(包括省会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10个百分点。同时,高级职称医师对于大数据的接受度高于初级和中级职称医师,这和他们更多的接触文献以及精准医疗的案例是分不开的。
(注:报告简版全文请参看今天“医学界智库”公众号的第二条)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