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的成长愈需凸显公益性
2016/6/23 医学界智库
导语:公益性是所有医院必备的属性,也是其获得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了公益性,医院也就失去了医疗本身的特性,自然会慢慢被市场边缘化。
作者:郭俊
来源:医学界智库
6月17日,武汉市卫计委对全市100家社会办医机构,从依法执业、行动计划、过度医疗、承诺整改组织管理、物价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检查,结果揭晓:武汉济和医院以458.9分位居全市第二。
让我甚感欣慰的是,我曾执院过武汉济和。作为一家新开办的只有300张床位的综合民营医院,济和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我突然想起了济和试运营的那段时间,刚开始人很少,即便有患者来,也总是问东问西,对民营医院仿佛有一种天生的抗拒与谨慎,那段时间,我们的医护人员很沮丧,我就鼓励他们,用心服务,以真心换真心,把患者服务到位,自然就有人信你啦。打那开始,济和就一直以用心服务患者,用心赢得患者为经营理念,不断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近5年来,济和医院取得长效发展,不仅在医疗质量安全、技术设备等软硬件上明显提高,更强化了其公益色彩,济和的投资人也认为民营医院需要有天然的“公益性”协同,这样医院才具有可持续发展长久的可能。
随着社会办医的不断发展,“公益性”这个语境也有了一些新的解读。这个解读也与近几年来的医改两大突破密切相关。这两大突破,一是公益性有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二是民营医疗服务市场政策力度很大。
“公益性”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
目前新医改方案中,引入了公益性概念,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指的是基本医疗服务的普遍可及性和普遍可负担性,普遍可及性指的是城乡居民能够很方便的看病就诊,即解决看病难问题;普遍可负担性指的是城乡居民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看病,也就是解决看病贵问题。
简言之,必须把公益性放到医疗服务的框架内,才能更好地看到医改新的变化。
我的理解是这样:所谓公益性,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仅仅存在投资主体区别,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也主要区别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只要老百姓喜欢,愿意接受医疗服务,愿意选择某一家民营医院,该医院又能提供的服务让群众满意,就说明这家医疗机构“公益性”强。谁也不会承认,一个没有医疗服务量的医疗机构具有比较强的“公益性”。
民营医疗是市场多元化服务补充
本文所要说的是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力度的确很大,这既是一种自上而下推动“健康产业”的必然战略,也是以此促进医疗服务市场多元化的一种形式。
对大多数民营医疗而言,现提公益性这个问题或许显得突兀,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必须回答,也必须理清的,往深了说,公益性是所有医院必备的属性,也是其获得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了公益性,医院也就失去了医疗本身的特性,自然会慢慢被市场边缘化。
民营医疗过去30多年波浪式的发展,在一片草莽、充满市场思维的竞争环境中,很多投资人都认为民营医疗赢利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习惯了以业绩看成败。民营医疗坚守医院是市场实体,以盈利为目标,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少了公益性,成了莆田系中的一员,只以赚脏钱为目的,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甚至遭到严惩。
我的观念很明确:现今民营医院的发展已经与当年的私营医院明显不同了,民营医疗应以一个新的公益性姿态,回归到医疗本质主流视线之中。这种回归需要认真思考民营医疗的服务定位是否需要改变,而不是权宜之计,做了再说。清晰地界定:医院的事业是什么?将来会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谁是医院的消费者?医院为他们创造的价值是什么?
所有这些服务能力的取舍条件和加强各项医疗服务活动之间的配称性,除了日常医疗业务运营之外,民营医院更应对于运营的信任医疗有足够关注,因为真正的医疗服务魅力在于医院能够站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而这就是公益性的魅力所在。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