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更懂医生 医生同行评级体系首进中国
2016/6/29 医学界智库

     导语:近年来,医生集团在中国大批涌现,相信随着医疗产业逐步开放,以及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评价体系中受益,“卡斯名医”终究会得到中国医患双方的认可。

     作者:刘畅

     来源:医学界智库

    

     2016年6月29日,美国“顶级医生名录(Top Doctors)”专业评级机构卡思克鲁力医疗集团(Castle Connolly Medical),与该集团中国事务的美国美联医邦公司(Medebound),在上海分别与小苹果儿科医生集团及约克牙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只针对医生专业水平的同行评价体系引入中国。

     什么是“卡斯名医”评级体系?

    

     25年前,时任纽约医学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美国第二大私立医学院)院长的克鲁力博士常常被亲朋好友问到一个问题:“我生病了,要到哪里才能找到最好的医生?”,一开始,克鲁力还耐心的一一推荐自己信任的医生,后来他开始思考,不只是亲戚朋友,全世界的患者其实都有找到最好医生的诉求,克鲁力脑中瞬间蹦出一个念头:我应该出书!

     后来,克鲁力发动了更多医生,让他们举荐所在科室、社区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医生。选出排名靠前的医生,载入“卡思克鲁力美国顶级医生名录(Castle Connolly America’s Top Doctors)”。20多年来,参与评价的医生已经遍布全美。“顶级医生名录”再版超过10次,受到100多家媒体(包括美国CNN、NBC、时代周刊等)报道。据统计,已有数百万美国患者和家庭通过该名录找到了适合其病情的最佳专科医生。

     克鲁力在签约会上介绍,评级横跨72个医学专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命名阶段,卡思克鲁力向医生群体发起调查,筛选出提名医生,第二个阶段则由卡思克鲁力医疗集团对每个医生的教育背景、执业行为记录等进行评估,最后筛选出排名前5%的医生载入名录。“我们的评审团人员也都是资深的医生,由这些人为排行榜的专业性做最后的把关。”克鲁力说。

     “卡斯名医”有哪些特色

     医护人员,不对患者。“为了规避患者对医生的评价可能掺杂的无关医疗水平的偏见,如医院环境等,我们决定不对患者开放评价。”克鲁力认为,“卡斯名医”是市面上已有的医患评价网络的一个专业、权威的补充。美国目前患者端的公共评价平台已有很多,如HealthGrades、RateMDs、Vitals和ZocDoc,甚至Yelp(美版“大众点评”)这样的综合评价平台也参与其中。“为了规避患者对医生的评价可能掺杂的无关医疗水平的偏见,如医院环境等,我们决定不对患者开放评价。克鲁力这样解释不纳入患者意见的原因。

     另一方面,相对于中国注重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医师职称评价体系,“卡斯名医”更关心的是医生的临床行为。这也依托于美国强大的医师数据库,其不仅将医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成果收录在案,临床行为记录(误诊数、医疗事故数等)也被包括在内。“评价医生的时候,我们给医生的临床表现赋予更高的权重。”克鲁力说,排行榜是临床能力强的医生证明自己的平台。

     另外,该平台上不仅有“医医”评价,也有“护护”评价,和医生评价同理,只有护士才是最了解护士的人。

     “入华”会有哪些困难?

    

     前文提到,美国每个医生的信息都有据可循,包括教育背景、科研成果和临床行为记录。完备的数据库给医生评价创造了条件。而在中国,大批基层医生的受教育信息都处于“盲区”,遑论临床行为。

     另外,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也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无论是今年才重新启动本科招生的儿科,还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的全科,或是2014年才正式建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都导致了每个医生层次不齐的教育背景和执业历史,评价标准的本土化困难重重。

     医生参与评价的动力也是问题。“卡斯名医”在华的普及度和认可度还在婴儿阶段,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的医生并没有参与评价的“刚需”;另一方面,三甲医院和高职称的医生已经拥有足够的社会认可,参与另一个评价体系无疑是一个“冒险”行为。小苹果儿科医生集团创始人路博医生在会上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个阻碍是“卡斯名医”在进入中国之初,选择和儿科和牙科医生集团合作的原因。在市场化较高的领域,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的医生有树立个人品牌的诉求,“这是目前,医生们参与到其中的最大驱动力。”路博坦言,近年来,医生集团在中国大批涌现,相信随着医疗产业逐步开放,以及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评价体系中受益,“卡斯名医”终究会得到中国医患双方的认可。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