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医疗:互联网是良药还是毒药?
2016/7/6 医学界智库

     导语:尽管患者入口不同,且国际医疗还可能包含了众多不同医疗体系,但身处其中的患者获得的体验如何,仍然是所有平台提供服务质量的核心。而在这方面,互联网平台到底是否具有优势?

     作者:杨馨

     来源:医学界智库

     今年3月,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就医160正式上线了国际医疗服务。

     这已经是第二个投身于国际医疗领域的移动医疗巨头了。

     此前,由春雨医生担任战略股东的春雨国际于去年7月开始运营,主打瞄准“中国中产阶级的跨境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平台”。

     外界普遍看好的行业走势可能是巨头频频动作的原因之一:7月1日,咨询机构IBG刚刚发布行业白皮书,认为在2020年,中国跨境医疗市场将达531亿。

     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就开始介入了对传统行业的大幅改造:滴滴改造了交通,微信改变了通信。现在,互联网试图在海外医疗行业进行颠覆。但是,对于海外医疗这一细分领域来说,互联网究竟是不是一剂良药?

     原住民盘踞

    

     海外医疗行业并不是一片空白。

     早在千禧年初,国内就已经出现了零散的中介,帮助国内患者对接国际医疗资源,从业者通常有一些旅游行业的背景。

     随着患者需求增长,国内开始出现从事海外医疗专业的服务机构。蔡强和他的盛诺一家就是其中的一员。

     蔡强与他的合伙人于2011年4月正式注册其名下专注于海外医疗转诊服务的公司盛诺一家。在此细分领域,“我们是绝对的先行者”,蔡强这样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

     作为海外医疗行业的最初原住民,蔡强对盛诺一家掌握的行业资源有着相当自信。

     医疗行业的核心资源永远是医生和医院。从公开材料看来,蔡强和他的盛诺一家所合作的医院名字的确耀眼:早在2011年4月,也就是盛诺一家注册的同一个月,蔡强便对外宣布与美国联盟医疗体系(PHI)签署转诊合作协议:PHI体系包括全美排名前列的麻省总医院和丹娜法伯-布列根癌症中心。

     截止目前,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哈佛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克利夫兰等顶级医院都已出现在了这份合作名单上——且这份名单还在增长。

     患者资源方面,蔡强给了医学界智库这样一个数字:“我们的客户,有60%都由老客户转化而来。”蔡强说。

     蔡强和盛诺一家定位的患者是50岁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如企业家与律师群体。他认为这是个极有判断力的群体,特别是涉及到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海外就诊,“在下决定时,他们是极度谨慎的。”蔡强表示,这个转化率数字说明盛诺一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而这个信任,不是在线上就能完成的”,蔡强说:“他不跟你电话沟通很久,不面对面坐下来谈,不在美国当地由人对人提供专业服务是无法建立的。”

     “所以我认为,指望互联网来解决海外医疗这一问题的想法太天真了。”蔡强说。

     互联网进入

    

     但就医160创始人兼CEO罗宁政却认为国际医疗行业有着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颠覆行业运行的传统方式,将行业中存在的不透明变为透明”,罗宁政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国际医疗行业存在很多不透明现象,而我们作为互联网团队,这些就是我们要进入的空间。”

     消费不透明,治疗费用与服务机构存在差价;沟通不顺畅,医患沟通成本高;医疗服务不专业,服务团队医疗素养不高是罗宁政认为当前国际医疗存在的三个大问题。

     “这些问题,”罗宁政说:“我们都应该用互联网进行改造。”

     费用是这些互联网背景的国际医疗平台改造的第一步。

     春雨国际在上线之初,就在企业原则中提出,希望“打破原有行业内的暴利和不规范”。“暴利”存在与否尚不明确。但春雨国际的价格的确存在优势。

     以肿瘤转诊项目为例,以肿瘤转诊项目为例,春雨国际80%的产品费用不高于5万元人民币,而相同项目在一些线下机构的收费约为十万元左右。

     春雨国际副总裁张一还对医学界智库记者表示:“随着我们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比如互联网医院以及视频诊疗的应用,某些项目费用还会进一步降低。”

     而罗宁政认为,沟通将是互联网进行改造的第二步。

     以前远程国际就诊,医疗前期资料都要靠电子邮件进行传送,“这存在人力的浪费”,罗宁政说:“IT技术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沟通路径,缩短就医时间。”

     就医160开发了患者专用App,用以国际医生与中国患者的直接沟通。App平台目前已多位美国医生完成入驻。

     在此背景下,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就医160国际转诊业务实现了月10%~15%的增长,罗宁政对国际业务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称并不排除未来独立运营的可能性。

     而从上线之初就独立运营的春雨国际在今年营业额也已趋向稳定,“今年4月份,我们的销售额已经接近了200万。”春雨国际张一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

     落地与方向

    

     然而,所有医疗服务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于脚下。国际医疗领域也是一样。

     尽管患者入口不同,且国际医疗还可能包含了众多不同医疗体系,但身处其中的患者获得的体验如何,仍然是所有平台提供服务质量的核心。而在这方面,互联网平台到底是否具有优势?

     盛诺一家的做法是组建自己的线下服务团队,以确保落地服务质量。

     “盛诺一家目前落地团队大概有一百三十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蔡强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

     盛诺一家的团队高度专业训练的服务人员来为患者提供扎实的落地服务——而蔡强认为,这是互联网做得比较有限的部分。

     因此尽管2012年盛诺一家就与互联网平台好大夫在线进行了线上合作,“但我们仍然更加重视线下服务团队的组建。”蔡强说。

     互联网平台春雨国际与盛诺一家采取了同样的模式,由自己的团队对落地服务全程进行控管。

     “我们团队为客户提供全程跟进的跨境医疗服务”,张一描述:“我们主要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在私人医生、医疗陪同、医疗翻译、客户经理、产品运营经理等多个环节和角度全程监控客户的行程,保证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对来说,就医160采取的模式则较轻。平台没有在当地设立自己员工进行落地服务,而选择当地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合作,由对方为平台引流患者提供落地服务。

     “我们了解到的是,国外很多医院不是很认可华人服务机构”,罗宁政说:“我们自己也认为一家企业不能同时把信息服务和医疗服务做好,所以我们自己不做线下服务,而是选择优秀的当地服务机构进行合作。”

     落地服务方式不是各机构的唯一区别,在所提供项目服务方面,各平台也有显著区别。

     盛诺一家目前从事重症病症转诊,并不涉及抗衰、体检等非疾病领域。而大多数互联网平台涉及范围则较广,从体检到辅助生育都有所涉及。

     但重症医疗转诊,无疑仍然是大多数平台最核心的业务。以就医160为例,最高能够占到业务范围的50%左右,罗宁政提到。

     而事实上,重症医疗转诊也确实是驱动大部分国际就诊患者的首要刚需。

     “比如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美国治疗的经验和技术都非常领先”,蔡强说到:“有经济条件的人首要选择当然是留在美国进行全程治疗。”

     那么这块由对国际医疗有兴趣,且有一定经济水准的重症患者细分市场究竟有多大呢?

     盛诺一家给了医学界智库这样一个数据:他们在开业第一年总共服务了两个客人,而2015年服务人数首次突破了千人。

     这个发展速度放在互联网高流量背景下来看,是不快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慢的。

     用这个数字来评估市场的话,那么一个最直接的疑问就是:占据国际医疗行业中最主要的市场,即有能力且有兴趣进行国际医疗的重症患者市场是否足够大?

     而这个市场是否能够大到容纳不同机构,包括线上、线下两方面,从而进一步细分人群为其提供服务?如果不能,那新出现的线上平台能否凭借其欲实施的改造,来吞噬掉原有机构的市场份额?

     现在给出答案显然还太早:今年8月份才是春雨国际运营一周年,而就医160也不过上线数月,仍处于试营运阶段。从行业角度来看,以2011年为始,海外医疗整个行业开始也不过5年。尽管有困惑,但未来如何仍然不可预测。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互联网推翻一切进行重构的年代,相对仍然小众的国际医疗行业,也已经开始了第一轮的波动。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