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陈奇锐:现在跟风做医学内容+直播已经晚了!
2016/7/8 医学界智库

     导语:现在移动互联网都在谈“去中心化”,内容+直播符合这个趋势,一个成功的内容+直播生态可以创造新的用户入口、聚集专业人群的大量流量。

     作者:杨馨

     来源:医学界智库

     2016年上半年,内容+直播突然成了资本最热门的追逐对象。

     根据虎嗅网统计,截止2016年4月,已知的直播平台有116个,其中有108个已获得融资,高达93%的融资成功率。而其中,超过50%的直播平台都在2014年后才新近成立。

     作为新的投资风口,内容+直播成了近期投资新闻的头条。但对这个所谓“最新的”创业生态,医学界创始人陈奇锐表示:“我们早已在2012年就嗅到了医学内容作为医生入口的潜力,2014年就开始做医学直播了。”

     医学界智库:陈总,能谈谈您个人对内容+直播的理解吗?

     陈奇锐:现在移动互联网都在谈“去中心化”,内容+直播符合这个趋势,一个成功的内容+直播生态可以创造新的用户入口、聚集专业人群的大量流量。比如我们《医学界》2013年开始做微信订阅号,用非常低的成本聚聚起了大量的医生用户、产生了行业最大的医生流量。

    

     我认为,直播是文字内容的一个升级。传统媒体和微信上的内容多是以文字、图片为主组成。而直播内容是以视频的形式来呈现,这样一来直播包含的信息和层次就多得多,同时直播也能产生丰富的交互。直播作为升级后的内容、用户生成的内容,符合移动时代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因此,我认为目前这个创业方向火热是很正常的。

     医学界智库:您作为微信端最大的医学新媒体《医学界》创始人,旗下app医生站也在医学教育直播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能谈谈您的医学站在内容+直播方面的探索吗?

     陈奇锐:现在内容+直播是很火,但我们在2012年就知道内容作为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的价值;2014年就开始在微信上做医学讲座直播了——我们从来不当跟风者。

    

     在2014年还没有现在现在这么清晰的内容+直播概念,投资界也并不认同这样的投资逻辑,所以我们当时融资非常辛苦。我2012年就认识到,用优质内容吸引医生用户的流量成本是最低的;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流量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流量是万万不能的,有了流量才有未来商业转化的可能性。

     2013年,微信自媒体平台正处于飞速上升期,我们发现了微信上内容分发、聚集用户的高效率,于是集中精力做微信自媒体订阅号——医学界,作为医疗行业媒体,为行业从业者推送多层次资讯。我们在微信平台上的优质内容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截止目前,我们的微信订阅号已经达到420万、估计覆盖了超过130万医生,每天有150万篇次文章被阅读。

     2014年下半年,我们已经成为医学新媒体的老大,拥有了几十万粉丝、比较大的流量。我们就利用流量和用户,做医学讲座直播。此前在微信上聚拢的流量和用户,又成了我们做医学直播的护城河。

     事实证明我们内容+直播的选择非常正确。2015年9月我们正式上线了医学讲座直播为核心功能的医生站,仅用了10个月,目前装机用户超过了100万、日活用户也超过了8万,成为中国日活用户最多的医学APP。医生站也成了医学互联网中现象级的产品,它的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我们内容+直播的战略。

     医学界智库:现在内容+直播也非常火,有很多新进入者,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陈奇锐:现在这个概念的确是非常火,吸引了很多人想要进入,但我认为现在进入,可能已经迟了。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用户流量、用户习惯上已经形成了壁垒。

    

     以医生站为例,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因为CME的内容缺乏粘性,直播平台的运营最核心就在于用户流量。这也是我们从订阅号进军医学直播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微信端上积累了大量用户,我们引流到了医生站,这成为了我们第一波用户的来源。

     但单单引流也是不够的,在这之后,医生站坚持生产优质的直播内容,这让我们的用户流量持续地维持和发展,现在超过50%的医生站新装机用户是依靠口碑在APP store中下载的,这让我们做到了现在行业里的领先地位。

     可以这么说,内容+直播这件事,医生站已经做得比较久了,在这个细分领域里形成很高的用户、流量和内容壁垒,新进入者将会面临非常大的障碍。

     现在很多平台宣称去做直播,但因为内容很单薄,并无流量和用户,而仅依靠医学讲座直播,又缺乏粘性,难以养成使用习惯——以前很多做CME的创业公司,都因为医学讲座内容缺乏粘性而难以发展——我个人认为医学直播,应该是医生社区的一个子功能,而不能独立存在。

     另外,内容+直播的创业方向,并不是新东西,它是我们很早就开始做的东西,如果看到直播火,就去插一脚,可能真的晚了!

     医学界智库:在挖掘直播资源上,医生站又有哪些优势呢?

     陈奇锐:医学讲座直播上,医学界是行业最大的新媒体、医生站作为行业最大的医学直播平台,优势是极大的。

     比如在医学讲座方面,我们合作的直播医生都是大医院的知名医生——医生在不同平台间是会互相评估的。医学界和医生站,在医疗行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于和我们合作的医生来说,除了医生站上的讲座曝光,还有《医学界》的讲座总结、专家专访等多次传播,能够为专家们带来最多的曝光量,其附加值很大,所以医生们更愿意与我们进行合作。

     医学界智库:未来医生站的医学直播将会怎么做?

     陈奇锐:我仍然认为,优质的医学资讯带来的流量是最大的护城河。因此未来两年,我们会在医学资讯上投入更多的资源,确保领先并且抛开竞争对手。

     其次,我们会升级我们的医学直播功能。下半年我们将上线“医学直播间”功能,进一步深化医学站作为业界最大的医学讲座直播平台的功能,改善用户的直播体验。

     医学直播间的运作模式将是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在医生站这个社区里,医生们自己选择时间贡献直播内容,而在直播过程中,这些医生和观看直播的医生一定会有互动,一旦医生之间有了互动、产生了信任关系,医生之间将会发生很有趣的化学反应,一些商业模式将会应运而生,而医生站将会为这些活跃的医生提供基础设施、基础服务——未来,我们会成为医生集团、专科医院、科室、专家们的合作伙伴和基础服务提供商,从而吸引层级丰富的医生加入,成为生态化的医生社群,而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

     医学界智库:医学直播间在医生站的发展战略中地位如何?难度何在?

     陈奇锐:我认为,医学直播间将是我们把医生站升级为医生社群的最关键一步。通过它,我们将打通UGC、社群化和医生生态链的问题。它将为我们打开商业想象力的大门。

     医学直播间的技术难度比较大,虽然第三方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但要达成良好的用户体验,还是需要掌握基础技术,这样能够快速迭代产品;此外,医学直播间必须拥有内容发现、专家发现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媒体运营能力。这方面确实挑战很大,但《医学界》目前拥有良好的直播技术储备,强大的内容和运营能力,我们志在必得!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