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产科到全科,这名医生是如何成功转型的?
2016/7/18 医学界智库
导语:她巴西学医,曾在美国、香港行医,如今在上海;她曾经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如今转投全科,还乐在其中,这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丹萌
来源:医学界智库
生在台湾,巴西学医,后在美国、香港从医,如今在上海市中心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五种语言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看诊……
这个经历有些炫目的医生叫曹莞欣,上海嘉会诊所(静安)的一名全科医生。
不管是换科室还是换地方,都能用开放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或许不只是投入,而是爱上——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行医环境,曹医生说,这是巴西教给青年期的她的事。
“巴西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文化的融合,在美国你还是很容易看到不同的人群有明显的区隔,但是在巴西,各种各样的人都能玩在一起。”
从妇产科到全科,知识变了,理念也变了
曹莞欣医生在15岁的时候随父母移民到巴西,并在圣保罗大学医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医学学习和妇产科专科培训,这个赤道国家如火的热情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嘉会诊所(静安)于今年4月底开业期间举办过一系列“公众开放日”活动,其中有一期是请曹医生给大家从全科医学的角度讲解白领女性健康常识。她在活动开始前就表现得非常兴奋,手上拿着一个子宫模型,在诊所里逢人便打招呼:
“给你们看,这个是我的小子宫。哈哈哈哈哈。”
“我”字还会专门拖长表示强调。
看这样一位全科医生的诊,应该不会感到紧张和凝重吧。
曹莞欣医生28岁的时候去了美国,后来又随丈夫到了香港和上海,但美国有美国的培训制度,香港有既定的培训体系,这些制度体系与巴西的培训并不“兼容”,因此每换一个地方,她都要重新回炉。
在香港做培训的时候,曹医生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她要和一群刚从医学院里毕业的年轻人一起,不停地值班倒班。
而在香港妇产科专科培训的三年多时间里,她每周都要被排到两次连续36小时on call(值班待命),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都在120小时左右,最低也不会少于100小时。
也是在当时,她决定转型成为全科医生。
从妇产科转到全科,在香港或是美国,其实并不少见,不少医生会综合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然后做出这样的决定。从本质上讲,并不存在全科医生在学术水平上不如专科医生的情况。
不过除了知识体系,全科与专科医生对待病人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当一个病人出现在医生面前说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他也许是健康的,也许是“亚健康”,也许只得了不用打针吃药的小病,也有可能是不得不住院、甚至开刀才能解决的“大病”。
“全科医生就是判断病人说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他是没事还是有事?如果有事,他是不是有病?如果有病,他是不是大病?如果是大病,那是必须交给专科医生的。”
但在诊断为大病前,从没事到有事再到小病的鉴别诊治,曹医生说,都是全科医生该做的。而且,全科医生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庭长期、连续的接触,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综合性的疾病预防。
曹医生最近遇到一位母亲,心悸手抖,心血管医生看完说心脏没事,内分泌医生看完说内分泌也正常,患者的儿子实在不知道还应该带母亲去看什么科,“走投无路”之下找到曹医生。
“其实那就是一个普通的有些焦虑的老太太而已。”曹医生说。
全科是全方位的关怀,她爱上了这个关怀更多的地方
“你觉得从专科转到全科最困难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困难的是调整医生的成就感。”
从医之初,曹莞欣医生对妇产科是满腔热忱的,她很早就定下了将来要进妇产科、“为女性服务”的目标;做手术,干净又利落,血流得很少,被同事夸“手术做得漂亮”是她最的快乐事情之一。
而现在,她看似失去了治好高难度病人的成就感,也很难做出突出重大的医学贡献,甚至作为一名普通的全科医生,她能服务的病人大多都是常见病,远比不上当年在圣保罗大学医学院能遇到来自全南美的疑难病患的“待遇”。
尽管如此,曹医生还是很喜欢自己的“转型”,喜欢与病人互动,喜欢被病人信任,她说,其实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只是服务病人的不同阶段。
过去她觉得,手术做得漂亮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如今她认为,病人愿意常常来咨询她、看她的门诊,就能带给她莫大的满足。
“全科医生是前线的、陪伴每一个人。”曹医生说。
全不管是哪一科的医生,要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带着这样的满足感,曹莞欣医生参加了中国执业医师考试,考场设在深圳一所中学里,考试当天所有的教室里坐满了医生,他们穿着迷你裙、短裤、人字拖……曹医生是唯一一个穿“正装”的人。
“国内大部分的医生,技能方面都很厉害,但是好像比较缺乏对职业的自豪感。”
曹医生说起自己的一个朋友曾经做了十年泌尿科医生,后去外企卖了十年药材,两年前移民去了澳洲。那个朋友说,如果他那个时候知道医生可以做得像曹医生这样,或许他当时不会放弃做医生。
“像你这样是指?”
“我认为就是有一点点自己的价值吧,并不是说我事业成功,而是我个人认为我有一些价值,我可以帮到人,帮到我的家人,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
“内地全科医学发展还在起步阶段,你不会觉得在内地做全科医生会有心理落差?”
“在内地做全科医生受认可程度可能没那么高,不及国外一些地方的医生那么有成就感,但我还是认为值得。”
“为什么呢?”
“因为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生命在这里,值得啊。医生如果连这个使命感都没有,那还做什么医生呢?”
关于曹莞欣医生

曹莞欣医生毕业于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在圣保罗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妇产科专科医生培训,并拥有超过10年的妇科临床经验。曹医生曾在多国行医,通过了美国、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医学鉴定。最近十多年,曹医生在香港与中国大陆专注于家庭医学、妇科、儿童健康和预防医学等方面的工作。曹医生持有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CLS)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证书,她也是香港家庭医生学会成员。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