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低职称医生反对去编?
2016/8/12 医学界智库
编者按:医院去编制是当前医疗圈最火话题之一,围绕去编利弊的争议一直在进行。《医学界》认为,在新医改进行到第7年且成效有限的当前,去编无疑会极大地释放医生劳动量,对医改的促进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去编过程中,必须关注当事人、医务工作者的真实想法,鉴于此,医米调研完成《医生对“去编制”态度调研报告》,其中诸多数据,值得大家关注。
作者:关月
来源:医学界智库
去编制,或导致6成医生跳槽
在围绕医院去编利弊的争议中,反对方的一大理由是担心公立医院人才严重流失,根据医米调研数据,发现这一情况确实存在。
例如,在问题"如果取消编制,未来是否有换工作计划"这一问题下,8340位参与调研的医生中,有61%医生选择跳槽,仅39%选择继续留在原医院。

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诸多人士对公立医院人才流失的担心,但也同时反映公立医院对医生的强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即将取消的编制。
尤其是基层公立医院。根据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基层公立医院的编制员工占比远远高于三甲医院比例(如下图),一旦取消编制,基层公立医院的人才吸引力无疑"弱爆了",如何应对这轮人才危急,基层公立医院管理者得赶紧提上议事日程了。

但是话说回来,尽管去编织的号角已经吹响,但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依然充耳不闻,拼尽全力想揪住编制的尾巴。
45%医生还在积极入编
在本次调研"无编人士是否积极入编"这一问题下,45%调研对象表示正在积极入编。

进一步了解,发现在这部分积极争取编制的医生中,不同职业阶段的医生对入编积极性又有显著差异:初级职称最积极。随着职称的升高,积极性逐步下降,到正高职称医生时,只有23%在争取编制。

对于这一点,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分析,因为小医生收入少,有无编制收入差别很大;而高级职称的大医生,水平高,没人敢惹,领导也会编制内外一视同仁。“当然这也在相当程度上佐证有无编制不重要,只要有公平的待遇就不需要编制了。”徐毓才说。
然而,在医生公平待遇机制尚未形成的当下,我们必须正视编制内外人员的现实差异,调研显示差异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
编内外最显著差别是福利待遇!
对于"编制外医生在哪些方面被差别化对待"这个问题,医生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如上,差别集中在福利待遇、工资奖金、工作稳定性、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量等等。其中最明显的是福利待遇,占比60%,其次是工资奖金,占比55%。

而令人绝望的是,这种差别化对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不分地区,不论学历,不管是特大城市,还是医学博士,只要手中没有编制,几乎逃不过"同工不同酬"的命运。如下图所示,几乎所有地方没有编制的医生,收到差别化对待的比例在60%左右,其中特大城市更是高达70%。
再看看学历。在参与此次调研的无编博士学历的医生中,高达75%认为福利待遇被差别化对待了,结合该群体仅17%投票"工资奖金被差别化对待",或可推论:在博士学历医生群体中,虽然工资奖金与编内人士相近,但在福利待遇上依然遭到"隐形歧视"。

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竟然受到如此区别对待,这些精英是何感想呢?下面这个数据或可回答。
68%编外医生支持去编!
态度都在"去编"的呼声里了。
看下图,在“编制外医生的选择”项目中,44%编外医生"完全支持"去编,24%“比较支持”。其中一线城市医生“去编”呼声最高:74%。

与此对应,再来看看编制内医生的看法。相对于编外人员,在某种程度上,编制内医生堪称既得利益者,支持去编的比例也大大缩水:17%人员"完全支持"去编,且与前面文中提及的编外人员争取入编的数据相映成趣:前面(无编制的)低职称者入编积极性高,高职称者入编积极性低;而这里是(有编制的),初级职称反对去编,高级职称支持去编。

对于这种反对去编的编内初级职称医生来说,业内人士提供一种观点:取消编制是对医生的解放,而不是对医生的剥夺。医生看似失去了一点特权,但更摆脱了枷锁,并带来了更多希望。砸烂大锅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也是无法逃避的生存法则。
而尽管对于去编制这一重大改革,尽管存在诸多非议,但在医改专家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去编仍是必要且适时的——医院编制严重制约了医改进程,去编,可以实现人员流动、促进公平。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