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医生:近5成从不锻炼,仅3成身材正常
2016/8/30 医学界智库
导语:医米调研调查显示:39%的医生一周一次都不锻炼。80后医生的情况尤其严重,他们中有将近50%的人从不锻炼。
作者:刘畅
来源:医学界智库
今年7月,医米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向医生发起了一次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线上调查,结果显示,39%的医生一周一次都不锻炼。80后医生的情况尤其严重,他们中有将近50%的人从不锻炼。
最明显的后果就是体重问题。调研显示,认为自己身材正常的80后医生只有30%,这个比例在所有年龄段中最低。
讽刺的是,今年1月到3月,针对北京市五环内行政区域的运动健身人群,WIFIPIX?全景洞察展开的一次调查发现,26-35年龄段的人占比最多。而大多数80后就处于这个阶段。
为什么两个调研会得出看似截然相反的结论?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是怎样影响80后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虽然无法获知数据背后所有的故事和曲折,但医学界智库记者通过采访3位不同地区,不同科室的80后医生,也算获得一些启示。
工作中的夹层
“‘夹心层’医务人员是抑郁的高危人群”,医米调研去年底针对我国医务人员精神状况发布了一项报告,这是其中最重要的结论之一。高达44.4%的主治医师因为压力太大而经常感到抑郁。
80年代生人,正是目前主治医师人群中的主力军,不仅要兼顾医、教、研,还有评职称等晋升的压力。上有领导,下有学生。30而立,对大多数职业人群适用,但对培养周期漫长的医生来说,30未立的情况非常普遍。
湘雅医院的80后皮肤科主治医师粟娟,去年接受湖湘晨报采访的时候表示,“我不太关注每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因为我忙到根本就没时间去花钱。”
据悉,她白天有一半时间要给学生上课,另一半时间坐诊,接诊患者从50到70个不等。下班后反思工作外加充电学习,这样下来,睡眠时间已经被压缩到6到7小时——完全没有时间专门锻炼身体。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外科主治医师陈某也是80后一员。他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旺季的时候,手术从早到晚连台做,晚八点才下班是家常便饭。而回家也不能闲着,“文章得写啊,课题得报啊,基金得申请啊。”说起压在身上的层层重担,陈某一肚子苦水。
生活中的“夹层”
如今,我国2亿多名8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站在人生重大转折的十字路口,80后要面对的是住房、婚恋、子女抚养和父母赡养的压力。
这种压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80后多为独生子女,上有4个老人需要赡养。另一方面,国家在去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抚养子女的负担也很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医米调研今年1月的调研结果显示,近37%的医护有生育二胎的打算,而其中的主力军就是80后。
四川某三级医院的孙某前年刚与妻子完婚,孩子1岁不到,“娃儿那么小,又不放心别人带。白天工作忙,晚上才有时间陪孩子,哪还有时间顾得上锻炼。”
但上述采访并不能完全还原中国80后医生的生活现状。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苏薇洁在美国攻读博士之后回国。同样是主治医生,同样身为80后的她已经成了某健身软件的忠实用户,坚持锻炼一年有余。
“在我看来,这跟个人观念关系更大,”苏薇洁跟记者举了个例子,就像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发现的一样,“那些人到中年还能身材还那么好的人,教育水平都比较高。”
也许,健身对于职业和人生都处在“尴尬”阶段的80后,的确是一种“奢侈品”;又或许,在身体健康面前,所有的外部压力其实都没那么真实。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