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中家长惯用的“毁”孩子10法
2016/9/26 儿童营养食疗食谱

     本平台为您提供【小儿推拿微课VIP免费试听】,开课时间:10月4日晚20点,加助教宝妈微信:13530378482,让她拉您入听课群,暗号:【试听】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

     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

     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

     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

     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

     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

     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

     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

     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

     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

     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

     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

     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以上五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么以下五个方面则更多关注家长们对长大孩子的教育。

     早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人,但到成年期间的教育,父母主人翁的身份便被学校分担了很大一部分。

     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终于轻松了,我儿子住校了;学校老师会教育好孩子的,咱该歇着啦;孩子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我上哪儿去教育他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里没有达成完整的默契,分歧便诞生了。随着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第七、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

     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

     但考上大学以后呢?

     “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

     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

     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

     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第八、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

     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

     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

     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第九、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

     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

     孩子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

     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

     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

     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

     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

     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第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从很小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但很多母亲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捡的!或者还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而学校教育就弥补这一点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一些性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以至于发生什么未婚妈妈、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现象时,除了深刻思考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带来的危害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cn13714982120)

     推荐2016最HOT微信号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中国最大的面诊手诊舌诊脉诊社区,10万粉丝的选择,微中医旗下精品号,通过此号,体外诊断不是难事!

     艾灸一学就会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艾灸是纯绿色疗法,治标更治本,艾灸一学就会,用简单实用的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如感冒风寒、脾胃虚弱、手脚冰凉、精力不济、鼻炎、痛经、月经不调颈椎病、风湿疼痛以及亚健康等。

     黄帝内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最大的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社区,你身边的养生专家!关注我免费订阅中医养生知识!

     道家养身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弘扬道家养生文化,传承道医济世精髓。践行养生,追求长生,造福众生!欢迎免费关注订阅~

     妈妈儿推学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妈妈儿推学堂,微中医旗下精品号,教妈妈学小儿推拿,让孩子远离抗生素,少吃药,身体更健康!

     微课|面诊舌诊实战班第六期

    

     谭旭老师|湖北谭氏中医第八代传人

     微中医旗下精品微课,现在报名享全网最优价298元(含12节课,9月25日开课)

    

     长按二维码加助教微信咨询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营养食疗食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