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巴菲特看好的血透业务  谁在中国押宝?
2014/10/30 E药经理人

    

     导读

     200万中末期肾病患者,不足15%的透析治疗率,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之后,市场迅速被激活,规模逾千亿元,成为最具潜力的医疗细分蓝海市场。由此,分食者纷纷在独立血液透析服务领域落子布局。

     股神巴菲特近年来对血液透析服务钟爱有加,曾多次携重金增持血液透析服务提供商DaVita公司股票。经过今年年初的增持之后,巴菲特已经持有后者17.7%股权,成为单一大股东。对于信奉“长期投资”,且将“赚钱而不是赔钱”作为投资第一准则的巴菲特而言,投资DaVita公司,无疑是看好血液透析服务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如果说独立血液透析服务在美国已经发展数十年,依然让人相信该产业未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那么国内市场则堪称尚待开掘的巨大金矿。行业人士将血液透析市场称为中国最具潜力的蓝海市场,具有5倍增值空间。

     据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相关数据显示,按理论发病率计算,目前中国中末期肾病(ESRD)患者数量约200万人,血液透析规模则逾千亿元。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30年我国ESRD患者人数将突破315万人,这意味着那时的理论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500亿元。

     目前,由于医疗资源欠缺和支付能力低下,我国规律透析的存量患者仅有30万人左右,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率尚不足15%,远低于37%的全球平均治疗率,而欧美发达国家的透析治疗率已经达75%。血液透析市场增值放量空间巨大。

     2012年,国家将ESRD患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在今年3月19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又发出《关于征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以下简称“《意见函》”),意图打破此前民营机构不得介入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成规。

     国海证券医药研究员陈铁林告诉《E药经理人》,该《意见函》的发布意味着民营企业进入血液透析中心建设的政策将逐步放开,血液透析市场正迎来黄金时代。

     政策破冰,企业闻风而动,涉及血液透析产业链的国内医疗器械、制药企业纷纷在独立血液透析服务领域谋篇布局。

     大势

     “美国ESRD患者做血液透析就如中国人去足疗店做足疗”,这是国内最早介入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三生制药(以下简称“三生”)董事长娄竞对美国市场考察后的感受。

     其实,独立的血液透析服务中心在欧美十分普遍,如DaVita公司在美国41个州的社区设立了1200多家血液透析服务中心,而美国公立医院机构运营的血液透析中心数量不到所有数量的1%。在中国,由于政策要求,血液透析服务一直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

     2012年,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将ESRD纳入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并要求按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2013年,大病医保进一步扩容,提出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贫困人群还将额外得到15%的民政医疗救助基金,合计报销比例不低于90%,2014年6月,卫计委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的时间表,要求在6月底前启动城乡居民大病医保试点工作,年底全面推开。

     血液透析费用高昂一直是ESRD患者治疗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目前每次血液透析费用为450元左右,年费用则高达至10万元,远远超过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之后,患者的治疗需求被释放,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迅速激活。

     然而公立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只有2300多个,能够服务的患者人数仅为26万人左右。大医院排队透析的现象颇为普遍。北京某医院透析中心人士表示,保障老患者的透析需求都非常吃力,更别提应对新增加患者。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还有600多个县根本没有血液透析中心,无法满足透析患者的需求。

     当然,大量的治疗需求需要医保资金的强力保障。为了缓解医保部门的支付压力,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血液透析服务市场,是主管部门的不二选择。

     与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的《血液透析室建立与指南》不同,《意见函》明确指出允许设立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且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门槛大幅降低。《意见函》指出,设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不再要求必须是拥有肾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而只要10公里范围内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并与之签订一个透析急性并发症服务协议就可建立透析中心。专家认为,10公里的要求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可以满足,尤其在县级城市。而至于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签订透析急性并发症服务协议只是为独立血液透析服务安全设立保障机制。这样的门槛设置其实就是给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建立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意见函》还明确指出,独立透析服务中心的其他辅助科室均可外包,如检验、药剂和消毒等。这对于即将进入或者准备进入血液透析服务领域的企业而言,无疑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而且为保障血液透析服务的运营,还允许肾内科高级医师在独立透析中心多点执业。

     由此可见,国家相关部门对设立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态度已经由此前的保留转为支持。陈铁林指出,虽然目前《意见函》还未正式出台,但放开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大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在河北、山东等省份,已经展开了建立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试点工作。

     布局

     新华医疗是制定未来规划最为长远的企业,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营业目标已经设立到了2020年,大有势在必得之意。新华医疗董事长赵毅新在今年6月公开表示,新华医疗准备于今年建立10家血液透析中心,明年建20家,2016年再建30家,计划到2020年,公司血液透析产品线整体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

     陈铁林认为,进入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领域,最好的方法是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其实诸多企业都在以此为主要的模式。由企业出资为医院建立血液透析中心,或者由企业承包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目前新华医疗、威高股份、三生制药等均依此作为主要的模式在运营血液透析中心。此举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的获得医生和患者资源。

     此外,新华医疗还在积极规划建设独立的血液透析服务中心。新华医疗证券代表靳建国介绍,他们的策略是在将要建立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的城市先建立肾病专科医院,目前已经在山东、湖南、湖北三省市着手建立肾病医院作为旗舰透析中心,然后依托肾病专科医院组建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一方面藉此获取患者资源,另一方面积累医生资源。除此之外,新华医疗还设计了专门的肾病科医生的培养计划。

     有“肝素一哥”之称的常山药业也先行一步,其董事长高树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已经拿到了河北省卫计委的批件,成为河北省做血透中心的试点公司之一。”而沈阳三生则早于两年前就联手DaVita在辽宁省落子布局血液透析服务中心。

     其实,除了已经介入血液透析服务领域的企业之外,其他企业也在积极筹划运作,以期能在合适的时间点,能够迅速切入血液透析服务市场。以医疗监护产品起家的宝莱特就是一例。

     宝莱特董秘黎晓明告诉《E药经理人》,宝莱特于2010年起已经开始关注血液透析市场,期许在国内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2012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展开了一系列地并购,于2012年收购了生产透析液和透析粉的天津挚信鸿达60%股权,之后又收购了生产血液透析机的重庆多泰、生产血液浓缩液的辽宁恒信生物,获得丰富的产品线,基本上完成了产品布局。

     虽然目前还没有设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但黎晓明认为,大量的企业进入该领域,未来血液透析服务费用必定要下降,而与之匹配的血液透析产品,均施行捆绑销售,血液透析机和血液透析器则为不赚钱产品,只能依靠耗材赚钱,所以当血液透析服务费用下降之时,耗材才是利润来源,先在产品上布局,是为未来提高竞争优势。

     突围

     在布局血液透析服务中心领域的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堪称主力军,新华医疗、威高股份、重庆山外山等均在展开圈地运动。陈铁林认为加紧在该领域布局的原因在于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长期由跨国企业把持,所以国内企业期许通过建立独立血液透析中心达到产品的协同作用,实现医疗器械在终端销售的放量。

     纵观整个血液透析医疗器械领域,国内企业目前仅占据附加值低、技术难度较小的血液透析护理处理耗材、血液透析粉液、透析器复用机等低端市场,占比在80%以上。血液透析管路和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国内企业产品份额略超过进口产品。而品牌和技术壁垒最大的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机则由跨国企业产品占据,其市场份额达85%以上。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企业中血液透析机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但也仅为1%左右。数据显示,2011~2013年间,中国99%血液透析机进口来自于欧盟与日本,而且这些国家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加,已经从2011年的78.03%上升至83.52%。

     由此可见,跨国企业在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已处于垄断地位,为此,在今年6月份,商务部还宣布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血液透析机进行反侵销立案调查。国内企业在于跨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企业竞争中除了产品本身技术问题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线单一,有些企业只生产设备,不生产耗材,有些则反之。

     由于进入中国血液透析领域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产品线齐全,其在销售上选择以捆绑式模式攻占市场,先向医院免费提供血液透析设备,然后捆绑销售耗材,以耗材赚取利润。

     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就此曾表示,血液透析行业只有仪器、管路、透析药三个打包一起给医院才能盈利,仅有其中一项不能盈利。他说,“因为医院都要求免费使用透析仪器,所以威高与日本一家企业合资成立了透析仪生产工厂。”黎晓明向《E药经理人》表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与跨国企业较量能力相当悬殊,所以国内放开独立血透中心服务市场的政策意向,是本土企业重新抢夺市场的绝佳机会。

     在医疗器械领域,最早涉足血液透析服务的是威高集团,同时威高是国内企业中血液透析产品线最为丰富的企业。2011年,威高成为卫生部批准的唯一一家民营血透服务中心试点单位,其血透中心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国,其中大部分为与医院合作,有9家属于自建的独立血透中心,所用透析产品均来自公司自产。数据显示,威高自获得试点资质以来,血液透析产业增长颇快,2013年收入达到5.61亿元,同比增长40%。

     靳建国告诉《E药经理人》,从全球血液透析行业发展来看,独立血液透析服务中心是血液透析领域的“咽喉之地”,也是未来大势所趋,所以谁先在终端布局,谁就优先获得话语权。之所以现在要快速布局血液透析中心,是因为新华医疗有诸多血液透析产品正在研发或者已经处于审批阶段,如血液透析机预计年底获得审批,血液透析器明年获得审批。如果错失终端良机,对销售而言无疑非常艰难,“现在布局,即使自身产品没有上市,可以购进其他企业产品使用,等自己产品上市便可逐步替代。”

    

     拓土

     相对于血液透析领域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与跨国企业竞争中突围无望,只能选择另辟蹊径的策略,在药品市场方面,本土企业倒是略胜一筹,已经逐步替代跨国药企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不过,龙头企业的扩张压力仍不容小觑。

     长期透析患者需要使用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并发症。三生占据中国EPO市场44%以上的份额。然而,EPO的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目前,上海克隆生物、成都地奥、阿华生物、北京四环等16家公司先后有同类产品上市,此外,三生还要面对安进、罗氏等跨国巨头的竞争。而且EPO每年为三生贡献60%的销售额,一品独大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血液透析中最常使用的抗凝血药物为肝素。目前,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常山药业,其市场处境与三生制药如出一辙。虽然较早进入肝素领域,并且拥有从原料到制剂的全产业链产品,但常山药业亦是一品独大,其当家产品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贡献额同样高达60%。而随着红日药业、广东天普等4家企业产品进入,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剧。这迫使其与三生一样必须寻求新蓝海以谋得发展。

     2010年4月,三生董事长娄竞与美国DaVita公司亚太区CEO在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签订了注册合资管理公司的协议,双方计划在国内开设血液透析服务中心。由股权设置DaVita占合资公司70%股权可以看出,三生并未将建立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当做主要发展业务,而是为其提供血液透析药品EPO。娄竞告诉《E药经理人》,三生与DaVita合作的协议中,规定三生是中心EPO产品的独家供应商。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三生已经在国内开设了5家血液透析服务中心,同时还代管5家医院机构的血液透析中心。娄竞曾向《E药经理人》表示,未来5年内会开出200家血液透析中心,布局上将偏重于二线城市,但主要培训基地及演示中心则会放在一线城市。娄竞还介绍说,目前该业务运营十分乐观,未来会对EPO销售构成重要的协同作用。

     而对于常山药业,高树华介绍说,预计真正建起血液透析中心还需3~5年的时间,且会选择经济不发达的县级城市设立,“常山药业进入血液透析服务领域,由于自身能够生产肝素和血液透析需要的辅料等产品,所以对常山药业而言具有降低运营成本的优势。”

     本文来源于《E药经理人》2014年10月刊。凡注明来源“E药脸谱网”、《E药经理人》的所有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内容合作、网站合作请发邮件至y-lp@y-lp.cn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就请戳下面的图片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