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反调】“最佳医榜”是医疗资源失衡的报告单
2014/11/3 E药经理人

     导读

     我们需要打造另一份排行榜,看看哪些医院在均衡发展上做工作,哪些名优医院扶持了弱势医院,哪些省份的大医院跨区域对落后省份的医疗做出了帮扶与贡献……

     本文转载自新华每日电讯

     11月1日,《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汇总排行榜》和《2013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出炉,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三甲。上海在全国100家最佳医院榜单上共有21家医院;全国30个最佳专科榜上,上海医院入选者占总数约五分之一。

     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已经有5年历史,按照操办者的说法,越来越量化、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权威了。但看着上海媒体报道时溢于言表的“骄傲感”,这份越发有分量的榜单让人不由得心头越发“紧”起来——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高度聚集在京沪穗等超大城市的格局,非但没有逐年缓解,反倒逐年在强化。

     研究者说,“排行榜的出炉让人高兴,因为老百姓在疑难杂症就医时,大致有了寻医问药的方向,康复会更快”。但不得不说,对于化解“全国人民上协和”现象的医界失衡这个疑难杂症,排行榜非但让人看不到方向,反倒让人有些纠结。

     经济水平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是很自然的市场现象,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大量聚集在先富起来的超级大城市里,也不足为奇。但唯有两件事情,不能任由“市场无形之手”起作用,否则很容易因马太效应而陷入恶性循环——一是孩子们平等的受教育权,二是病患们平等的救命权。

     由于日常生活质量的差别,越是落后地区患病的几率越高,人民群众越需要较好的医疗水平。但多年来由于在资源均衡上的“有形之手”作为有限甚或乱作为,这种偏差格局已经形成并在不断强化。

     按照国人“寻医问药求权威”的心理,排行榜影响越大,去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这些大城市的病人就越多。这样既会给这些城市医院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也会让病人增加额外的交通和住宿开支。这显然是与按照疾病状况逐层寻求解决的理性医疗思维背道而驰。

     这种医学界的排名,会把国人搞得头晕脑胀团团打转,正因如此,这几年“最佳医院排行榜”也没少受诟病。研究方面的做法,是按照区域加密了排名维度,在全国排名之外,再按照东北区、华东区、西部区等概念再次排名,列出五大区域的状元榜眼探花,但由于逻辑上是一致的,并没有从格局上改变这种排行榜将看病患者、业内专家、行业资源继续向名医院聚焦的现实导向。

     或许在研究机构之外,政府层面更需要致力于打造另一份“最佳医院排行榜”——哪些医院不断地在均衡发展上做工作,哪些名优医院不断扶持了弱势医院的发展;有哪些地区的弱势医院,表现出了发展势头迅猛的“最佳”迹象;有哪些省份的大医院,跨区域地对落后省份的医疗做出了帮扶与贡献……

     医院独领风骚,如印钞机一样赚到更多钱,把自己变得越发超级强——这是市场本能,你啥都不干,它自己也能做到。但当下人民对于医疗管理者的要求,是需要使用有形的手,让医疗资源配置的更均衡、更科学、更普惠、更有利于老百姓的求医问药。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就请戳下面的图片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