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人参:参价暴涨背后的资本冲动
2014/12/5 E药经理人
价格高企,却交易清淡,是什么造成了人参的“有价无市”?By 腾讯财经辽 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石柱村是有名的石柱参产地,隔着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每年10月份是挖参卖参的季节,来石柱村收购人参的客商络绎不绝。村街两旁,几乎每个商铺的招牌都写有韩文,大概是为了招揽远道而来的韩国客商。
但今年的情况却清淡了很多。
57岁的钟长文,是石柱村最先开设人参专卖店的人,从参农手里收购人参,再批发给各地的客商。他记得,30年前韩国客商就来到这里,近几年,广东、上海、福建的南方客商也不断涌入。钟长文的客户遍布各地,老客户只需一个电话,他便安排发货。在石柱村,有顺丰、韵达、EMS等多个快递站,甚至能发国际快递。
这两年,钟长文的日子并不好过,专卖店里,摆满了礼盒包装好的石柱参。2012年前,他的顾客中有很多是官员。“过去一天能卖一万块钱,现在一千块钱都卖不出去,政府各大单位根本没有买的。”钟长文说:“以前是政府官员一下子买个百八十盒,那是常事,现在没有一个,他们不敢了。”反腐对他的生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在交易清淡的同时,人参原料的价格却居高不下。目前一支15年参龄的石柱参价格约为1000元,而两年前只卖数百元,早些年的普通人参更是只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比大萝卜还要便宜”。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生晒45支” 东北人参(通常以20、25、45、80支为一个单位进行出售)的报价去年年底时是550元左右,一路上涨,今年的最高报价是776元,大涨41%。
价格高企,却交易清淡,是什么造成了人参的“有价无市”?在走访人参产业链条之后,腾讯财经《棱镜》发现,大型药企大量资金的进入,是推动参价飞涨的重要因素。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的不完全统计,以紫鑫药业、康美药业、益盛药业、太安堂等为代表的上市药企,近四年在人参产业上的投资超过百亿元。
2012年,国家将人参列为“新资源食品”,打破了以前人参只可被用作药品的陈规,即实现了“药食同源”,用途的突然放大促使需求在这两年里井喷——这样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大型药企。
大型药企大量收购人参,给出的理由是发展人参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而这样的“新故事”也让资本市场给予了它们新一轮股价上涨的部分理由。紫鑫药业的股价从2012年的8元左右,涨至目前的15元,即使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益盛药业也由两年前的1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16元上下,太安堂也从6元上下涨至目前的13元,除了康美药业,几乎都已翻倍。
然而,各大药企在人参新产品的研发上并没有好的效果显现。对于囤积人参的行为,药企解释称,是出于原料的成本考虑:消费者对于人参产品的需求仍处于培育期间,产品研发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囤积人参是在产品“薄发”之前的“厚积”原料阶段。
但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这些大药企在产品研发上并不积极。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材券商分析师甚至认为,药企的动机只是“等待更高价格时倒卖赚个差价。”
1大资本争相涌入
“参农种人参不但没有补贴,还不让你卖,不让人吃,但是韩国的人参产品却可以卖到中国来,这太搞笑了。” 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仲伟同回忆“药食同源”之前的“荒唐”现象。
中国人参产量分别占世界的80%,产值却只有韩国的十分之一,世界的4%。长期以来,韩国客商到东北进口人参原料,运回国加工成人参食品后,摇身变为高丽参,价格飙升数倍。
仲伟同一直致力于结束这种造成人参价值缺失的“国家政策性障碍”,2006年的吉林省政协会上,仲伟同提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是“人参必须药食同源,不药食同源就是死路一条”;一个是,“人参必须大型企业介入,小作坊是永远做不好的。”
终于,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人参为“新资源食品”,意味着人参可以作为保健品、食品进入市场。卓创资讯中药材分析师张斌指出,人参“药食同源”后,下游人参需求扩大了3-5倍。
如仲伟同所预期的那样,大型企业开始介入了。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紫鑫药业、益盛药业、太安堂、康美药业等一大批上市药企“闻风而动”,大步进军人参领域。
除了大举收购市面上的人参之外,大型药企还向上游进军。紫鑫药业是吉林省内的人参龙头企业,2010年募集资金约10亿元,用于在通化、延吉、磐石、敦化四地区建设人参生产加工基地。益盛药业也不甘示弱,2011年投资2.07亿元,用于1.2万亩的非林地人参种植。康美药业也先后收购吉林新开河红参、大地参业。
进军上游的原因,在于人参主产地吉林省,2010年下发了《关于严控利用林地种植人参的紧急通知》,规定全省每年利用采伐林地种植人参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以内。这导致了参地资源的稀缺,4年前 2000元/亩的价格已经涨至5000元/亩,而稀缺的资源逐渐都被财力旺盛的大型药企逐渐“垄断”。
“大企业基本都垄断了人参产业的上游资源,特别是种植人参的土地。他们有参地,并且与当地参农都签过合作协议,参农也都愿意把人参出售给这些大企业。”作为全国2万家人参中小企业的一家,辽宁祥云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祥云说,中小企业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很难和大资本竞争。
这正是地方政府期望看到、主动引导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人参产业要成为推动GDP的有力引擎,大企业要比中小企业效果好。
作为全国人参主产区的吉林省,2010年出台了《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决定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提高人参产业化整体水平,提出用十年时间把全省人参产业规模做到1000亿元以上。
据官方统计,吉林省已经建设了抚松、集安新开河、敦化敖东、靖宇健康、延吉紫光、长白等6个人参产业园区,引进企业投入80亿元开展人参精深加工业。2013年,全省人参业产值实现290亿元,较2009年增长5倍多。
2“囤积居奇”还是“厚积薄发”
大企业百亿资金的进入,促使了人参价格“疯狂”的上涨。但它们公开表达的收购人参是为研发人参产品、药品甚至基因测序的理由,却遭到了质疑。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促使股价上涨的“新故事”并没有实际发生,大型药企在玩一出“囤积居奇”的把戏。
目前,吉林省确定了76家人参加工试点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提出来要做人参深加工,延伸下游产业链,或制药、或做保健品、或做食品、或做化妆品。但多位业界人士指出,至今未见到特别成功的产品。
曾祥云认为,“药食同源”之后,老百姓接受人参的程度没有想象中快,保健品市场增长也不如预期。“人参食品、化妆品主要是小企业在做,比如人参糖、人参面膜类,那些大企业可能在考虑其他问题。”曾祥云直言,目前具备人参食品生产批号、人参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大企业不一定就能做,得有技术支撑。”
对此,益盛药业董事长张益胜也曾对媒体表示,短期内药食同源对行业的影响不大,毕竟市场认可需要时间,企业培育市场也需要时间。
紫鑫药业10月底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亏损2390万元。对此,公告解释称,2014 年度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大幅增加,导致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亏损。
而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认为,亏损的原因在于紫鑫药业把大量人参囤积起来,没有形成现金流。
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仲伟同也有同样的观察。他说:“紫鑫药业没有加工,是收购式的。他说是制药,但是真正用人参做药品没有。他们主要也是收购野山参,收购放着,抢原材料。在原材料价格低谷时,先买过来,光在库里就挣钱了。”
数据显示,紫鑫药业人参存货逐年增加。2009年其人参存货仅为3048.6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4.58%;2010年这一数据为1.7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6.73%;2011年至2013年,存货金额分别为8.5亿元、14.15亿元和18.2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分别高达30.51%、46.48%和48.32%。
按照市场价换算,紫鑫药业2011年人参产品的库存量为778.85吨,2012年为2683.82吨,2013年为3050.40吨。而据曾祥云透露,我国每年人参产量也不过4000吨左右。
实际上,紫鑫药业还在继续大量收购人参。今年前三季预付款增加2.53亿元,同比增长113.47%,主要用于购买人参和林下参。9月份,再次定增募资20亿元,也是用于推进人参及基因测序业务。
而在紫鑫药业的三季报中,对于四季度的业绩预期称,“人参粗加工产品公司将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销售,预计粗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将大幅增加。”将人参粗加工产品作为了公司 2014 年度扭亏的重要途径。
不过,公告在措辞上强调“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销售”,同时也在风险提示中指出,第四季度公司人参粗加工产品销售尚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公司人参粗加工产品预计销售收入未能实现,将对公司 2014 年度整体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6月份,紫鑫药业在路演时表示,公司正缩减人参粗加工产品销售,逐步推进人参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将简单出售人参药材转变成为生产销售人参食品,这也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目前设计主推产品是高端的人参果蔬酵素,中端的玉红颜、人参蜜片等,低端快消品以参呼吸为主。
《棱镜》联系了紫鑫药业董秘钟云香,试图询问公司对于囤积人参的看法,四季度人参粗加工产品销售以及主推产品的研发进展,其拒绝回应。
另一个大药企康美药业,也在今年6月发布公告,投资8亿元收购600万支林下参。对此,康美药业证券事务代表温少生表示,这些人参主要放到旗下新开河人参品牌专卖店销售,“看市场需求到时候再决定怎么卖”。温少生并没有透露公司的人参存货数量。
此外,今年上半年,益盛药业也斥资3.65亿元收购皇封参业,后者拥有的皇封品牌为中华老字号。其三季报披露,公司存货较期初增加46.35%,主要原因系采购红参及人参种植增加所致。
大量囤积人参的药企的自我解释,称是出于成本考虑。一位药企人士称,由于长期看好“药食同源”后的人参产品市场,紫鑫药业等企业也把此当成了公司的战略业务,现在囤积人参产品,会缓解未来采购的高成本压力。
紫鑫药业前董事长郭春生曾对媒体解释自己的囤积人参的做法,称自己“想搏一把,成功了就会扭转整个中国的人参产业。”
然而,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大企业一旦判断行情变化,就会疯狂出货。“大企业大量收购人参,也不卖出去,囤货就是为了赚一个差价。这样的盈利模式还是比较落后。”
卓创资讯张斌也认为,人参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企业大量惜售,导致了人参市场的恐慌,大家都觉得一货难求,使得价格不断拉涨,有可能会造成后期价格脱离供求关系的支撑点,出现爆冷暴跌的情况。
疯狂的人参,有可能还会更疯狂。
点阅读原文
看更多新闻
荐☆联合博姿5.6亿元终获得12%南京医药股权
☆开元投资2.7亿元收购亏损公司 进军干细胞产业
☆新华医疗1.32亿构建血透王国 剑指750亿美元市场
☆IDC:2015医疗IT十大预测
最前线的思想火花展现复杂和冲突记录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E药经理人微信号:eyjlr2013网址:www.y-lp.com点右上角分享本文,点左下角发现精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