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6】不着急也不差钱,平安保险这样做移动医疗
2015/4/25 E药经理人

     “平安好医生”不仅被视为平安落地“医网、药网和信息网”三网合一的第一阵地,在政策放开、市场渴望的背景下,其推行质量和潜在商业模式更在业界引发关注和猜想。4月21日,中国平安宣布,旗下首款互联网健康APP“平安好医生”正式上线。

    

     “平安好医生”是什么?

     在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看来,“平安好医生”首先是一个健康管理平台:目前,该APP支持线上咨询、健康评测、健康资讯以及健康习惯养成等功能。“我们希望健康与亚健康人群通过APP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相关服务,建立健康社交网络”,李源祥介绍,“未来,有诊疗需求的用户可以到线下平安诊所或专科医院网络得到治疗,甚至享受国外知名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平安的网上售药平台将提供更加便捷、便宜的购药体验,部分地区患者2小时内即可获得药品;慢病患者也可享受由专业医生涉及的慢病管理整体方案,获得线上线下指导。”

    

     图:李源祥

     在IOS范的PPT上,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董事长王涛用“快(家庭医生7*12小时在线,咨询无等待)”“慢(家庭医生15分钟专属咨询,看病不着急)”“多(2014年将签约1千位核心医生、5千位名医、5万位外部医生)”“广(2500+合作医院,1000+合作体检、检验机构)”“便(就医、购OTC药物方便快捷)”五个字来形容“平安好医生”的特点。“我们有三个愿景:希望每个家庭拥有一个家庭医生;希望每个人拥有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希望未来每个人拥有一份真的可以托付的健康保险计划”。

    

     “平安好医生”到底好不好用呢?附上体验报告:

     打开APP界面,“平安好医生”在首页陈列了在线问诊、名医预约、健康日历等主要功能,辅助工具包括计步器、热点资讯、健康评测等。

     “在线问诊”由“免费义诊”选项实现,虽称“免费”,但匿名咨询需要花费“健康点”。“登陆”、完成“健康计划”等操作可以获赠“健康点”,但如果要和家庭医生单独交流,赠送的“健康点”就不够用了。另一种获取途径是在“健康商城”中购买:目前提供的五种套餐中,最普通的价位在1200元,其服务内容包括60次问诊、3次预约、基因检测(如酒精代谢能力等,三选一)以及健康体检一次。而“名医预约”功能的流程是先电话问诊、医生确认后可为患者加号,电话问诊的价格是15分钟150元。

     “健康日历”提供了7大项19个小项目的健康计划,用户自行添加并勾选当日的完成情况。不过,这些健康计划并不能提供按时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介绍的购药功能尚无入口,健康测评偏重趣味而非专业,健康档案以及与之匹配的随诊系统也暂无内容。

    

     医疗+互联网+保险

     平安打算怎么玩?

     比起其他还在探索盈利模式的移动医疗项目,“平安好医生”既不着急,也不差钱。

     以争取医生资源为例。此前,王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用三年时间搭建基础设施,2015年将至少投资3~5亿资金建立1000人规模的内部医生团队,用五年时间至少投入100亿资金联合1万家诊所,使看病、预约医生、做手术,像现在去找个餐馆或者洗脚一样方便”。21日发布会现场,15位来自北上广知名三甲医院的主任级别医师也给予“平安好医生”相当的肯定:“这是一个有远见有目标的平台,我也希望它能在多方面的达到共赢”,“平安有很大的实力,这个模式一定会飞起来”。

    

     “平安好医生”的底气得益于紧扣保险业务的盈利模式。据了解,“平安好医生”将对“尊优人生”“安康”等保险客户免费开放,其所承担的两项职能也付出水面:它不仅是平安健康险服务既有客户的载体,用户可借此导医导药导诊,甚至直接在其平台上实现保险服务结算;另一方面,APP也将成为平安医疗服务的体验平台,因为没有服务门槛,任何潜在客户都可以在平台上咨询,买药,成为平安健康险的引流入口。

     短期来看,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降低寿险客户的健康支出,“平安集团四千多万寿险客户可以借助健康管理产品提升保险产品内涵价值”,李源祥这样说。而长期来看,以健康管理为入口,搭建“以临床诊断和经验样本为核心疾病诊断库、以药网和药病信息匹配为核心的药品库以及以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库”能够帮助公司精算数据,开发新险种。“当未来‘平安好医生’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健康管理入口的时候,这里面的商业模式是妙不可言的”,王涛道。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集团早已在医疗健康领域谋定已久。自2008年以来,公司认购、持股或投资的医药公司包括慈铭体检、云南白药、宜康医疗、南方健康项目、壹号药网以及药物批发采购平台快易捷等;人事上,平安健康险迎来阿里前高级副总裁王涛出任董事长兼CEO。自此,集团在资源的倾斜上也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平安体系内保险用户,还有平安银行私人银行部的资源对接,以及平安租赁在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支持等等。

    

    图:王涛

     险企跨界医疗的美丽与哀愁

     试图借助互联网打通医疗线上、线下的企业远不止平安一家,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都有涉及,阿里健康也推出了“医蝶谷”。对险资企业,业界总会多一份期待:

     理由很简单:保险是最有动力减少医疗相关支出的一方,而互联网则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有力工具。从美国已成熟的医疗产业链来看,由于保险业是医疗服务最后的买单人,其深具话语权:他们不仅可以决定药厂的研发方向,甚至可以决定医疗服务的价格。

     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中,商业保险的机会逐渐呈现:“基本医疗保险收不抵支”甚至“亏空赤字”即将在2017年和2024年到来;而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预测,到2020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亿元,赔付支出达到40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4.5%左右。

     平安之外,其他险资企业也频频出手。2015年,中国人寿先以17.5亿港币投资香港私人连锁医疗网络康健国际,随后斥资12亿元成为复星医药二股东,此外阳光保险筹建阳光融和医院、新华健康投资新华健康……

     然而,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实在羸弱:201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占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比例不足2%,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在10%左右,美国在33%左右。王涛认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性价比低下,在医疗资源没有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用户缺乏选择权,大量的过度诊疗带来严重控费难题,这也是平安最后选择了自建线下体系深度介入过程管理的原因所在。未来应该让医生同医院分离、同医药分离,之后同保险结合,转化利益导向,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