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说】互联网时代,药交会这种形式还能存在多久?
2015/5/19 E药经理人
药交会虽然看上去就像个大集市或大派对,但医药行业里保守怀旧的人挺多,倒是觉得大集市挺亲切。因为被邀请在全国药交会上的某论坛讲课,听说今年又是首次器械展、药品展和原料药展三展合一,就忍不住想在全新而浩大的展馆里多看看。没想到一念之差让我赶上了散场的人流高峰,风雨中困饿交加花了二个小时才挤上地铁逃出生天。回家看到无数药交会参加者对会场的庞大散乱、组织的混乱无绪、交通顷刻瘫痪和饮食无着的尖刻吐槽,不免思考为什么药交会这种老土的形式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如此旺盛的人气,让大家这边骂娘那边不敢不来。
三十几年前想出办全国药品交易会绝对是好主意:医药行业日益兴旺但信息沟通极为不畅,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需要这样的场合来展示自己和寻找合作伙伴,政府和大机构需要传达各种政策,行业人员平时难得有学习和社交的机会,能把交流、交易二个大事一块办了当然对行业人员有莫大吸引力。虽说面对面参会有网络交流没有的亲切真实,但左耳听着《小苹果》,右耳听到《最炫民族风》,眼前不是发传单的就是打扮得古怪的厂家人员让你分心,只有很少的人能在一个展位前停留超过5分钟。浩瀚的展厅里参展商只是粗浅地按药品、保健品、器械分类,你感兴趣的品种可能分布在会场任何一个角落,花上一小时都找不到。就算找到,也只能很粗浅地了解一下价格和招商政策。药交会除了大企业来展示形象和发布新品,主体还是中小药企的垃圾品种找代理商。虽说垃圾里也能淘金,但在闹哄哄的会场被人流推着走连捡垃圾也做不到。药交会的规模已经超越了普通代理商和中小企业的体力和财力极限,参会能找到多少诚意合作伙伴是个极大问号。何况现在新药审批从严,好品种在报批开始就被大代理商跟踪,漏网几乎没有可能。药品还不像医疗器械或保健品需要现场看实物看操作看包装,药品的信息看批文、说明书和厂家介绍就基本全了。照说通过网络搜索筛选用多媒体的形式地了解企业或产品全貌,方便又快捷。这些信息药监局官网有,社会上的药品招商网和APP比比皆是,药交会自己也有APP提供不错的参展商信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愿意花钱受罪来参会?
其实人傻钱多的土豪少之又少,药企愿意花真金白银每年两次参会肯定是有原因的。中国4700多家药企中依靠代理商推广产品的近9成,大中型药企需要借机把全国代理商聚拢在一起,开会、谈判、交流、娱乐样样皆可。平时里大家勾心斗角,现在需要一个场合来放松一下。中小药企虽然也知道药交会现场找不到几个真心伙伴,但药交会活动众多,除了展台还有N多论坛会议可参加,四处听听也能了解点行情。特别是如今政策空前紧张,大家都方向不明,跟同行聊聊至少能排解心里烦恼。参会一次就把几件事给办了,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药交会的英文名有个fair字,fair的意思既是交易会也是集市。药交会虽然看上去就像个大集市或大派对,但医药行业里保守怀旧的人挺多,倒是觉得大集市挺亲切。
天下没有不落幕的派对:随着医药分开的推行,招标降价、二次议价、医保支付改革等措施推行,大家不免心里暗想随着利润空间的压缩,未来药企数量会不会也急剧减少?如果缺少主力的中小药企捧场,药交会是不是还会这么兴旺?我的观点是互联网并不能包办一切,人和人当面沟通的感觉还是难以替代的,就像广交会也从交易订货为主变成交流展示为主,却不会轻易消失。当然热闹有余、内涵空虚的展台必然逐步减少,但侧重对话交流的行业会议研讨甚至培训却会更加丰富,毕竟占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1/3的外资药企还没有真正参加药交会,医药营销以外的研讨也数量偏少。
造成本次药交会开幕日大乱的重要原因就是主办方把器械展、药交会和原料药会三会合一,没去参会的看新闻报道必然是盛况空前,中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创新拉动机会无限,去了现场的人才知道三会合一带来了参会、交通、餐饮的巨大混乱外却好处有限,因为很少人有能力和有兴趣去参加三个展会。就跟会场所在的国家会展中心一样,之前看新闻全是设施一流,设计时尚,规模宏大,每年能给上海带来多少亿的收入。但展馆设计不以人为本,现场管理糟糕,让观展成为非常痛苦的体验。这些其实跟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异曲同工:看着中国医药市场近几年快速增长,各类企业数量庞大日子过得都不错。但业内的人都知道药企研发、生产、营销都能力不强,不少是通过地方保护和钻政策空子活下来。琳琅满目的药品,但真正创新和质量过硬的少之又少。药品在很多人眼里不过就是集市中的商品,大家关心是否医保、是否基药、扣率多少、怎么过票,至于适合什么病人,疗效安全性到底怎样就不是重点了。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