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潜行者陆潇波
2015/7/3 E药经理人

     5年前,陆潇波的投资履历还是一张白纸。5年后,他的30个投资案例中,有近一半都在今年到了退出窗口期。预期回报都在5~10倍之间。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个投资领域的门外汉,从最基层的投资经理起步,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竞争已经白热化的行业里,每次出手都能够拿出一个让行业亮眼的投资案例,短短5年间从投资经理成为了公司旗下医疗行业的合伙人,并且公司开始以他为操盘手,募集医疗行业基金。更重要的是,5年间,30个投资案例中,差不多有一半已经到了退出的窗口期,预期回报都在5~10倍之间。

     解读陆潇波进入投资圈后的经历,你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位中年人职业转型的成功故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投资界新手,怎样长袖善舞,在产业与资本的融通中,找到自己独特投资理念与路径的投资教科书。

     陆潇波说之所以现阶段能够接受《E药经理人》的采访,出来谈一谈自己的投资案例和同创伟业这些年在医药产业投资中的经验积累,是因为自己有底气了。

     5年30个项目

     这个找底气的过程,陆潇波用了5年。2010年初入医药产业投资领域,加入同创伟业时,他在投资界的履历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投资实战经验。5年后,他已经是一位知名投资人,投过的案例,说出来都是响当当,康辰、众安康、景峰、贝达、百裕、华大、信达、微芯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5年30个投资案例中,有近一半都在今年到了退出窗口期。“现在医药产业的投资人,有这些业绩的可以说很少。”

     他在同创伟业中的职位也随着投资案例的增多而一步步提升。刚开始是高级投资经理,那时候同创伟业的创始人郑伟鹤告诉他,“给这个职位属于破格,因为新人进入投资圈,一般情况下,职位应该是投资经理。”陆潇波不负厚望,因为业绩突出,很快做到投资总监、投资副总裁、董事总经理、医疗投资合伙人,现在,同创伟业正在募集医疗产业专业基金,主操盘手就是陆潇波。

     当然还有值得一书的是,由于陆潇波的加盟,同创伟业在医药领域的投资额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在2010年,整个基金投入到医疗领域的投资金额只占到整个公司的10%,2014年提升到了40%,接下来,陆潇波预计整个公司50%的金额都将投入到医疗产业中。

     陆潇波说2015年是他的丰收年。

     在他所投资的案例中,现在已经上市的是2014年借壳天一科技的景峰医药,同创伟业对其总投资在1.1亿元左右;被并购的是国内医疗后勤服务外包公司龙头众安康,2014年宜华地产并购其100%股份,借此进入医疗产业,之后宜华地产将其名称变更为宜华健康。

     在今年能够上市或者被并购的案例将会更多。

     首先就是贝达药业。这家因埃克替尼的上市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的标杆之一的公司,同创伟业以8000万元投资其中,“已经于2014年5月证监会报材料,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上市。”陆潇波表示。

     另外一个则是拥有国家一类新药苏灵的北京康辰药业,这是陆潇波投资的第一个具有明星相的案例。随着康辰当家产品苏灵年销售额向着15亿元进发,为之后其成功走向资本市场做好了业绩铺垫。第三个进入上市流程的公司是百合医疗,这家公司的主业是透析高值耗材,2014年利润预计在1亿元左右。

     今年,同创伟业将会被并购的投资案例有两个,一个是皖北药业,另外一个是巨峰显示。新三板中也有所斩获,同创伟业投资的天智航、博迈医疗、汇杰生物等都希望通过挂牌新三板进入公开资本市场。

     为什么是陆潇波

     “我骨子里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在陆潇波位于北京融科资讯中心的办公室中,他一开始就这样总结自己的性格特征。

     这位现在在医疗投资领域斩获颇丰的投资人,事实上其进入投资圈前的职业经历也相当亮眼。可以说没有那段在产业界兜转的经历,也可能就没有了之后那个平时踏实低调前行,遇到好项目又从不手软的陆潇波。

     他是1991年的河南省内黄县的高考状元,以高分进入浙江大学学习生物工程,毕业前与同学南下深圳,“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想来年轻人就应该那样,不拘于现实。”

     毕业后进入现在已经更名为华润三九的三九医药,成为其山东片区的一位销售人员,两年后已经开始带团队,“那时候管理20多个人吧。”1999年,进入公司5年后,陆潇波达到了他在三九医药最辉煌的时期,因为业绩突出,被总部评选为当年的“销售王子”,奖励是一台欧宝车,“那时候是27岁,已经是山东区域的总经理,管理60~70个人,有过亿元的销售额。”

     2002年,陆潇波开始尝试新的职业角色,回到三九医药的总部在市场部任职,做起了产品经理。“现在看来,多亏了当时的选择,让我能够从市场和销售两个方面历练出自己对如何成功做大一个产品的总体认识。”2004年是陆潇波的一个职业转折点。在当时三九医药国有体制的限制下,他逐渐看到了职业上升通道的天花板,“用了半年时间考虑要不要离开,最终还是自己不安分的性格占了上风,离开了工作10年的三九医药。”

     从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里,陆潇波选择了做代理商这条路。“一方面是看到身边的朋友通过拿批文做代理赚了钱,另外一方面也想让自己在业界10年的经验积累放在市场中去验证下。”不幸的是陆潇波这次创业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随着政府对药品审批政策的日趋严格,那种通过自己申报一个药品然后再找代工生产的模式不能持续了。

     接下来怎么办?从陆潇波的选择中能看到他对自己的“狠”。一切归零,上学充电,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于是在2008年,已经35岁的陆潇波选择了考入清华大学读MBA,“那时候觉得自己英语不太好,所以狠下心来,报考了全英文授课的课程。”

     毕业时,陆潇波已经37岁。那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进入自己熟悉的医药产业,做销售总监,“已经有一家比较知名的制药企业抛来了橄榄枝,年薪差不多100万元左右。”另外一个就是进入医药投资领域,从投资经理做起,月薪1万~2万之间。

     “说实话,那时候是有犹豫的,一个是自己比较擅长的销售,熟门熟路,而且薪酬很高,另外一个是完全陌生的投资领域,工资也是跟刚毕业的年轻人差不多。”仍然受自己“不安分”性格的驱动,陆潇波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投资领域。刚开始压力很大。“大半年不出业绩,为此合伙人还曾经找我谈话,让我在医药产业之外,也看看其他领域的项目。”

     转机发生在陆潇波入职差不多一年后对康辰药业的投资。陆潇波觉得这个项目将其之前的职业积累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康辰的当家产品是苏灵,一个用于术后止血的药品。而陆潇波在做代理商时,就曾经代理过一个止血药产品,对这片市场非常熟悉,“可以这样说,医药产业所有做投资的人都不可能达到我对止血药市场的了解程度。当时就判断这个产品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

     接下来就是说服同创伟业的合伙人在康辰可以接受的估值水平上投资,“说实话,当时的估值还是相对较高的,但是我做出了详细的市场未来销售量的详细预测,最终说服了合伙人投资。”现在看来,苏灵的销量基本上与陆潇波当时的预测吻合。

     与陆潇波有过合作的投资人,对他的评价是专业、稳健、低调、多产;而抢过项目,有过竞争的投资人则又是另外一番说辞:强悍、凶猛,对于自己看好的项目,能够迅速出击,绝不手软。

     虽然嘴上说着“机会来了,当然不会太客气”,但陆潇波更偏向于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个“草根”型投资人,“没有背景,从零开始,只是在正确的时间用适宜的理念做对了投资选择而已。”

     事实上,陆潇波的投资逻辑是建立在他对医药产业、对被投项目的未来预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交流中,他承认在评估投资潜力项目时,财务指标不会像其他投资机构那么严苛,原因在于他对自己市场判断的自信,“如果你能准确预判到这个项目之后的市场增长表现,那么就不会怀疑当初给出的估值。”

     年年都有明星项目

     现在,陆潇波经常被问及为什么他和他带领的同创伟业医疗投资团队能够每年都有明星项目披露。

     陆潇波总结出三方面的经验:

     首先是包括他在内的同创伟业医疗投资团队中的四个人,都是销售代表出身,“一方面懂得市场,对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有更深入的判断。”这是基础。

     更重要的是,销售出身的投资人在与投资标的,尤其是强势公司拥有者的沟通上,会更顺畅,说白了就是“抗打击能力强”。“你不能感觉是自己受怠慢了,好的项目一定是那些公司实力雄厚,可选择余地多的项目,这类项目一般老板强势。”

     所以这个时候心态怎么把握很重要,“不能因为沟通一两次后,老板说不需要融资,就不跟进了。要坚持持续不断的跟进,保持沟通,建立互信关系。”只有这样,当公司有融资需求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你。

     另外一个是同创伟业比较扁平化的决策机制。“同创伟业是民营资本,所有的项目可以同老板直接沟通,公司也会给予我们足够的信任,不会因为内部决策流程的限制,而错失投资机会。”

     第三方面则是投资团队中每一位投资人的自我学习能力。陆潇波说他会将医药产业中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下载下来认真研究,找出这些上市公司为什么能够上市的亮点。“还有各类行业研究报道等等,这都是必备的功课。”

     现在,有过众多的投资案例的操作经验后,陆潇波希望自己能够开始将注意力投注到创新药的投资上,“这是一种情怀吧。”

     “礼来亚洲基金为什么被业界认可?”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E药经理人》记者。

     不过,他没打算得到记者的回复,紧接着他已经说出了答案:“因为对贝达的投资是礼来亚洲基金在大家都不敢投的时候进入的,若是Ⅲ期临床完成后,或者已经上市了,那么不管是投资回报率还是业界口碑就会打折扣了。”

     事实上,从2010年加入同创伟业开始,陆潇波一直认为创新药肯定是未来在中国医药产业中投资的大方向,这几乎也是所有关注中国医药产业的投资人的共识。

     但怎么抓住这些投资机会?陆潇波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时机很重要,“在中国做创新药的投资,并不是说起得早就能够抓住好的项目,还得看大环境是不是适合创新药的项目出来。”

     现在看来,陆潇波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他也在试着往更早期的创新药项目投资。年初投资信达生物可以说是他的一次试水,“我希望在未来,我所投资的案例中,有几十倍回报的创新药项目,这是我比较认可的投资模式。”

     本文原载于《E药经理人》杂志2015年6月刊。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