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药企触网:激进的冒险
2015/9/14 E药经理人
“很多药企并未想好要怎么做,只是盲目跟风。”BY瞭望东方入职神威药业集团(以下简称神威)担任电商事业部总经理前,张文录曾在另一家大型医药公司负责线上营销业务。身处行业中心且拥有多年实操经验的他对于药企触“网”一事并不陌生,但却始终持谨慎态度。
在他看来,药企做互联网是一个长远趋势,但现阶段市场表现过热。
目前国内包括康美、华润、复星、国药在内的知名药企都已涉足互联网领域。
“药企都想要分一杯羹。”孙文录说,医药互联网领域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药企的热情投入和业内人士的普遍看衰,是该领域的常态。行业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医药B2C市场的环比增长率已经从2012年高峰时的250%暴跌至2014年的66.6%。
“很多药企并未想好要怎么做,只是盲目跟风。”孙文录说,这是当前该领域的最大问题。
反复的政策
近几年才被外界关注的医药互联网风潮,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开办了国内首家网上药店。第二年,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明令禁止在网上销售处方和非处方药。
网上售药规避了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无法保证药品的安全性——这是监管部门对网上售药的最大担忧,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消除。
不过,从其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监管部门对于医药和互联网的结合并非持完全否定态度。2000年,《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允许北京、上海、广东和福建四地开展网上销售非处方药试点。
但一年后出台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却再次强调,允许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禁止网上药品交易。2004年推出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更是将矛头对准互联网企业,要求其不得直接进行或撮合药品交易。
“监管部门的态度很慎重,在不断试探市场反应。”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理事长任光会表示,这一时期,互联网并不能给药企带来实际的销售,仅仅是产品宣传。
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出台,规定药品只能由网上药店自行配送,严禁向个人销售处方药,严禁医疗机构上网销售药品。
“这个政策实际上是有条件放开了网上售药。”在某药企担任高管的张扬(化名)说,一些连锁药店在此政策刺激下开始建立网上平台,售卖非处方药。
药房网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这家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平台是国内首家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合法网上药店。
此后,包括金象大药房在内的多家国内知名连锁药店都成立了网上药店。截至2010年3月,经监管部门审批可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有43家,其中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网上药店有20家,占比近半。
真正引发业内关注的是,2011年6月淘宝医药馆的上线。尽管不能进行网上售药,但巨大的用户流量还是吸引了众多药企入驻。
不过,上线没多久,监管部门就以其没有网上售药资格要求整改。随后淘宝医药馆关闭,直到2012年2月才以“天猫医药馆”的名号重新开张。
张扬说,鉴于药品的特殊性,这一领域的完全放开仍然不太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企涉足互联网的步伐。”
巨头的刺激
相比药企在医药互联网领域的缓慢步伐,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则频频出招。
“互联网企业的投资让外界相信这个领域前景很好。”张扬说,这打消了很多药企的顾虑,使它们敢于进军互联网领域。
这种趋势在2012年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内获得药品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在2012年有104家,到2013年就猛增到209家,同比增长了101%。
截至2015年1月底,国内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的网站达到375家,其中16家为第三方经营服务平台,持A证;84家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持B证;275家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网站(即网上药店)持C证。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药企涉足互联网的方式更加灵活,其中最初级的方式是平台入驻,在天猫、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建立官方旗舰店。
2014年“双11”期间,天猫医药馆前十强的销售总额接近1.3亿元,是2013年销售额的3倍左右,其中排名第一的七乐康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康爱多更是在11分钟内突破百万元销量。
一些并无涉足互联网的药企还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曲线进入这一领域。比如,太安堂在2014年9月就以3.5亿元收购了知名连锁药店康爱多,而康爱多旗下拥有康爱多网上药店(自建平台)、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天猫)及移动互联网Web端等多个互联网主力渠道。
在张扬看来,更多药企选择以自建B2C官网和综合性电商平台的方式进入互联网领域。前者是药企涉足互联网的最早方式,从最初连锁药房建立的网上药店(如药房网、金象网)到如今工业药企建立的自营平台都属于此类范畴。
以康美药业为例,其通过自建的“康美商城”、“康美中药城”将旗下的保健品、食品、饮片等产品推向市场。在2014年“双11”期间,康美健康平台的销售额就已突破千万元。
后者则是类似天猫医药馆的综合型电商平台。除了销售自身商品外,还可以销售其他品牌产品。如以岭药业2014年8月上线的28日的“以岭健康城”和太极集团2013年10月上线的“太极养生医馆”。
孙文录说,药企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在变化——最初只是当作销售渠道,现在将其视为拓展产业的入口。
买股票式的冒险
对于这股医药互联网风潮,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张扬说,财大气粗的互联网企业涉足医药行业的目的跟药企截然不同,“药企不能盲目追随,不能对市场产生幻觉。”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崔祥瑞看来,和阿里巴巴、京东这类互联网企业相比,药企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他对本刊记者直言,这些企业已经积累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互联网营销经验,能够精准地找到用户,“这恰恰是药企缺乏的。”
以上述提到的“以岭健康城”和“太极养生医馆”为例,两者的定位都是综合型医药电商平台,与天猫医药馆仅仅提供一个收费的交易平台相比,更像是自采自销的“杂货铺”。
“这其实把药企的销售压力转移到了平台身上。”孙文录说,药企将大量资金投入产品采购,一旦货物积压就会带来巨大隐患。
“这些新建平台没有知名度,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用户。”张扬说,“一旦失败可能整个企业都会被拖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投入巨资的“以岭健康城”过去一年运营效果并不理想。
天猫医药馆负责人康凯也坦陈,药企的优势在于药品研发和药品需求积累,与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最好的选择是合作互补,各自发挥优势。”
但更多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医药互联网市场现在处于起步阶段,正是抢占市场的时候。如果现在都站不稳脚跟,那以后就没有任何胜算了。”张扬说,阿里巴巴早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第三方平台,开始整合产业链,“这比药企步伐快很多。”
“即使行业内部,药企之间因模式不同也存在着内耗。”孙文录说,同样是自建的综合型医药电商,金象网这类有零售药企运营的平台,要比以岭健康城这类由工业药企运营的平台更有优势,“零售药企本来做的就是药品零售,即使有库存也能线下消化,而工业药企则没这个能力。”
不做的道理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药品整体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元,其中医院等终端销售约6634亿元,占53%;零售药店为2828亿元,占23%;网上药店销售仅在28亿元左右,占比只有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