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讨】攥一根互联网的枪,就橇得动医疗的壳?
2015/10/22 E药经理人

     10月21日,由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杂志以及医策智库联合主办的“生死劫·互联网医疗到该复盘的时候了”论坛在建国门火爆登场。思维创造,像手榴弹一样。感谢共同在这个时代,共同创造,也共同见证。

     谭勇(《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总编辑):普遍的心态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给我一个结果看看,大家有点着急。当然医疗跟我们每个人相关,这也是国家一个很大的难题,所以基于多方面的元素,它的话题性太强大。人人都想互联网,人人想参与进去表达自己的声音,想听到一些有没有不同的声音。我基本可以判断,就像滴滴医疗一样,BAT出来搞医疗,大家首先第一反应是土豪、讽刺、哗众取宠,这个反应各方面对事情有不同的角度和视野。

     确实我们所有创业性公司无法和现在获得巨额投资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去比拼。这个公司不管是自己的钱还是VC的钱,只要有足够的钱支撑你犯错误你还有改的机会,最怕是你没有钱,你自己没有钱投资者不给你钱,你借不到钱所以你没有犯错误的机会。包括BAT的成长经历他们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有人为他们买单。这是很核心很要命,这个显示资本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确实是靠资本来支撑的,哪怕是伟大的公司或者创新的力量,因为你必须犯很多错误。

     我们都在谈互联网的连接,互联网的连接帮助医疗确实可以帮助到医疗一些忙,也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确实很难解决更多和本质的问题,或者光靠互联网的连接,也难以快速的拥抱一个模式,我们所期待的一个模式。因为医疗这个问题跟大家太相关,所以我们心里面对它的期待很高。医疗是一个低频的东西,目前大家看到的所有互联网的这些爆炸性的公司,BAT都是高频的。疾病和医疗是一个低频,但是健康绝对是高频。确实每分每秒我们都面临健康或者不安全因素对生命的侵扰和威胁,所以我想我们从疾病从医疗到健康这个低频和高频完全可以转化,在这件事情上,所以也是基于这样一个期待,很多人包括BAT在内他们认为新兴巨头一定是诞生在健康领域。

     我们不一定开发App,但是很多思维是相通,因为确实我们的游戏规则被改变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仍然很期待有更多人,更多务实有创新精神的这些创业者们共同到这个领域来一起推动整个医疗用户、患者的就医体验。医疗本身它是一个科学,当然也可以说它是艺术,宗教都可以,但是它本质的东西确实是科学。它本身的东西还是一个技术,特别是领先技术,药物的开发,医疗技术、器械这些。这些东西它是很根本的,当然这些东西互联网对于科学技术的本身也有强大的推动。就像基因测序一样,把科学家联合起来,科学家的联合创造力在一个新的时代下面是可以干的,我觉得有些东西我们可以想。就像我在医药谈上谈到,如果国内这些制药企业把自己的研究院、科学家们相互之间做一个连接,共同开发一些创新的产品出来,其实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现在可能,我们能够干的就是面临重大隐患,可能去掉自私性和专利属性,大家可以共同干这个事情。

    

     王晖(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先,不像那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做的都是高频行业,医疗是低频使用,人们很少去医院、买药、看病,即便感冒买药也不费劲,家门口就有药店。这件事的本质就导致互联网医疗不是多数人要用的,互联网医疗的模式都在探索阶段。

     其次,面对移动医疗创业项目数量多、相似度高、没有盈利模式等状况,作为我们弘晖资本,只能是踏踏实实看项目,寻找有真实现金流有真正价值的企业,我原来看所谓医疗行业的创业项目,我一般问创始人,要不你收费试试,哪怕收一个月,别光烧资本的钱。一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很惨淡,99%的人都不敢采取收费模式。

     最后,现在创业企业、小企业非常浮躁,刚一出道就喊要颠覆谁。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总是要憋着气干的,如果只是叫两句口号,媒体帮忙煽风点火,实际上这些企业成不了事儿。

    

     冯金辉(再查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很大一批移动互联网医疗的项目,是按照电商的思路或者互联网思维做的。用互联网连接的思路做医疗,不成功就是因为医疗的特点。医疗是稀缺资源,医生的生产力有限,资源也有限。在有限的情况下,即便通过电商手段给医院带来大量病人,也没有任何作用。

     第二个问题,打车软件通过烧钱,可以培养用户习惯。但医疗一旦停止补贴,用户就不再使用,意味着这个项目死掉了。所以互联网的路子直接套在医疗上,应该成功不了,必须结合医疗的特点。

     综合考虑医疗的稀缺性,未来一些项目,如果在医疗资源的增加供给上可以摸出一个方向来,这是值得做的。

    

     昝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个人而言,比起《论春雨医生的倒掉》,更希望看到《论三甲医院的倒掉》。这是硬币的正反面。现在80%的医生在公立机构,医生在哪患者就在哪,患者在哪市场空间就在哪,所以我们对着剩下的20%讨论春雨会不会倒掉。但如果有一天春雨也好,挂号网也好,其他的互联网医疗也好,他们把80%的医生分流出来,把90%的患者分流出来,这时候三甲医院剩下的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医生个人的信誉和技术不再需要公立医院来背书,公立医院能给医生提供的是什么?当有一天医生需要医院作为一个平台为医生服务,以医生为中心去面向市场提供服务,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所以我想这是一个问题的正反面。

    

     刘云(光合资本合伙人):可以说现在的医疗就医体验跟20年前没有任何变化,真正的环节卡在各种各样的检查里。那么结论很简单,互联网不可以也不可能改变医疗,目前、未来都是,只有科技改变医疗,只有当未来查血、做B超、放射科做检查,这些科技可以普及到家庭的时候,整个医疗才会被改变。

     因此,大家没必要讨论互联网能不能改变医疗这样的话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已经有3000多款移动医疗APP、近3000家移动医疗公司。

     目前3000家企业99%被清场之后,资本会进入,那个时候可能只有30款App,所以现在99%的移动医疗公司都会死掉,这是好事情,是降低行业浮躁现象的一个出路。

     投资人的理念很清楚,初创公司没有任何运营能力,不要说自己的想法很好,中国的医疗行业没有运营特别强的企业。我们就看一点,你的技术壁垒是什么?移动医疗可以投,但是前提是有硬件入口,有没有硬件?如果说有硬件的技术壁垒,有很好的专利,有很好的数据获取能力,能先靠卖硬件活下来我们就投资,未来也许可以通过并购可以通过后端的服务,获得成功。如果要靠VC支撑做服务做数据,等到未来盈利那一天,很可能等不到。

    

     施国敏(华盖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无论现在移动医疗创业有多少泡沫,有多少项目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或者有多少会倒掉。我还是持支持的态度,让更多人做这个事儿,对这个领域的前景抱有希望。

     做投资,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领域的趋势,就跟股市一样,你顺着趋势赚钱比较容易,但是逆势还是比较难的。移动医疗也有很多趋势,国内目前的创业者是一窝蜂涌上来了,这个过程中,如果可以找到自身独特的优势是可能存活下去的。

     比如春雨,因为它是比较早发展起来的,而且已经具备较大的体量,就是顺应了早期的趋势。春雨医生也在不断尝试转型或者变化,最开始积累很多量,先把基数搞起来,现在看到有线下的医院,他门也在思考转型的问题,以后能不能真正做一些医疗的服务。

     现在的互联网+,+到任何一个行业,其实最大目的就是提高效率。

    

     何铁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指导中心处长):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说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旗帜下,让大家充分的去想象,那么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子课题,也让大家发挥更多的想象,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参加这样一个交流,主要还是观察和关注的一个点。么其实这个话题是从春雨医生,刚才说春雨医生事件。我个人认为应该加一个词,应该是春雨医生媒体事件。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只是有一篇文章被重复贴了一下,很多人看了一下转了一下,就成为了一个事件。所以我觉得讨论的事情是传媒传播学的讨论,可能更符合它的本质,而不是我们讨论互联网医疗。我们现在说互联网医疗的时候,我的感觉现在目前的观察来看,在中国我觉得是口水太多,产品太少。大家都在说,业内也有,主要是业外比较多,业内不是太多,但是也有。那么冯总以前是做过PE这块工作的人,很知道这样的历程。也就是我们医疗信息化,医院信息化的一个过程。那么今天走到互联网医疗,它会怎样。或者说能够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帮助和作用?

     互联网,移动的手段,刚才说链接,它只是起到链接的作用。那么它链接什么?它链接信息,它不是链接别的东西,那么这个手段有什么用?有时候我想一个事情,移动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我们的态度就是,把移动互联网比喻一个刀,老想拿这把刀切什么,找一些硬东西我看可以切,然后就下刀。但是我们知道很多刀具有固定的方向,手术刀就是手术刀,菜刀就是菜刀,水果刀就是水果刀等等,我们不能拿这个刀到处剁。我想我们现在目前的一些状态可能就像这样的小孩子,喜欢玩刀,然后拿刀在江湖上面开始冲杀。也不知道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刀是不是好使。

    

     吴勇(名医主刀联合创始人):首先一点我们不是烧钱模式,不用拿钱我们也可以活下去。但是有很多同行或者说很多投资人说你应该跑的更快一点,特别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说你们跑的快一点,把马力变得大一些,你们变成500马力跑的更快。这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个就是投资的寒冬拿到钱。

     因为我是外科医生,我做了十几年外科医生,我是医学博士,我一直在临床。现在目前这种模式,我做了十几年这样的事情,什么事情?我当医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离开医院我自己做事情,我帮朋友和需要帮助的人看病,因为我有很多医疗资源,有很多朋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找到我,能不能找到某个专家挂号看病。我统计了一下一年帮三四百个患者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当时做移动互联网这个项目,我和我的合伙人因为有这么一个,大家对于各自的专业,这种结合。我的合伙人是做互联网,我是做医疗做临床,我们这种结合还是比较好的。刚才你谈的问题,我们到底是不是互联网?我相信我们一定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如果不是我们也不是传统的。

     阿里地球人都知道,滴滴也是一样,一个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和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陪着我们玩,这个过程我们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资源,这是我们缺乏的资源,这次合作我觉得很完美,不管这个合作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只是一个三方的活动。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