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小症状藏着大隐患 莫忽视“轻型卒中”
2015/10/29 E药经理人

     今年10月29日是第10个“世界卒中日”,再次呼吁人们重视与预防卒中。

     专家指出,由于一些卒中(俗称“中风”)发病前症状不明显,患者认知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忽视或延误治疗,从而导致致残甚至是死亡。因此,提醒公众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千万莫大意,要及时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轻型卒中是大中风的重要预警

     谈起轻型卒中,很多人不了解;但提起中风,大多数人不陌生。

     脑卒中俗称中风,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变而导致的急性脑功能受损的总称。脑卒中是中国首位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存活的卒中患者有600至700万,其中四分之三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患者得病后治疗往往要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轻型卒中又叫“小中风”,一般指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它是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发生的,常在爆发性中风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发作迅速。小中风发生前,通常会有明显的征兆,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老眼昏花等等,这些症状可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

     “目前,脑卒中疾病的危害已经被公众认知,但轻型卒中却容易被忽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兼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徐安定教授指出,“虽然小中风症状轻微,但一旦发生小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生大中风。因此,轻型卒中又是不稳定卒中或者高危卒中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大卒中预警’事件。”

     人尿激肽原酶改善侧枝循环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急危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送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将可获得控制,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学强教授介绍:“人尿激肽原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非常有优势的,人尿激肽原酶是从人尿中提取的糖蛋白,能够激活人血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它可以通过改善侧枝循环,到达供血区,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供应,促进缺血性脑组织更好地恢复。”

     据了解,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脑血管病学组从2014年开始,连续修订和颁布了最新版本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及《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等10多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的相关指南,该系列指南反映了世界上最权威的循证研究进展和国际标准,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的循证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防治脑卒中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悉,人尿激肽原酶在《指南》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其中,国家一类新药——天普药业首创开发的注射用尤瑞克林(凯力康)已纳入《指南》推荐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说:“在2014版《指南》中,明确人尿激肽原酶是可以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并作为特异性治疗方案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临床上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人尿激肽原酶的功能结局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并安全,其疗效在临床中获得认可。”

     专家提醒,除了对发病后的规范治疗外,还应加强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特别是将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