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特辑】智康博药精准用药
2015/12/26 E药经理人

     在精准医疗领域选择投资标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拥有技术优势,又能准确把握商业模式,有深厚的经验积淀以及良好团队的企业。

     文│程昊红

     自从今年年初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这一领域热度陡升,成为国内投资的热门。尤其在基因测序领域,短时间内即涌现出数百家同类型的公司。在看起来一片大好的投资环境中,投资人既看到了机会,也看到鱼龙混杂的危险。这也意味着,在精准医疗领域选择投资标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拥有技术优势,又能准确把握商业模式,有深厚的经验积淀以及良好团队的企业。

     北京智康博药肿瘤医学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康博药”)正是这样的公司。它没有盯着大热的基因测序,独辟蹊径,关注肿瘤用药的体外筛选。凭借这一有着市场刚需,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具有生命力的领域,以及对接国际的先进技术优势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1转型

     智康博药开展肿瘤药物体外筛查业务源于创始人陈一友的灵机一动。从2006年开始,陈一友作为中美冠科的合伙人,一直在进行肿瘤药物研发的服务外包工作。他开发了一项技术平台,将肿瘤移植到小鼠身上,看肿瘤对特定药物是不是有反应。当时,这项技术平台用于为各大药企提供药物研发的服务。这个过程中,他萌生了把这项技术用于患者个体化医疗的想法。

     “抗肿瘤新药研发非常迅猛,至今,FDA批准了150种抗肿瘤药物。一方面,我们需要更新更有效的药物;一方面,肿瘤的异质性非常大,但很多时候临床上只能用一套标准疗法去试。全球范围内,临床医生判断用药的准确率只有20%。也就是说,每10个患者中,有8个患者使用的药物是无效的。基因测序能解决的问题也有限,2015年,哈佛医学院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1000个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基因测序,发现只有25%的患者有可能依据测序得出的结果以及现在的研究进行靶向治疗,另外75%的患者依然面临着用药准确性不足的严峻考验。”

     这让陈一友意识到,临床需要满足的市场需求是,针对每个患者,如何在150种药物中找出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案。他开发的技术平台只需一点小小的转变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于是,2012年,陈一友离开中美冠科,成立智康博药,专注于精确预测每一位患者对肿瘤药物的反应。

     智康博药通过原有的活体肿瘤移植技术,为患者建立活体肿瘤模型,并在模型上测试现有的多种抗癌药物,从而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陈一友表示,肿瘤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有很多方式。其中,针对肿瘤细胞的体外药物试验已经尝试了很多年,现在好多医院还在用这种方法,但有研究显示,这种方法不够准确。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在培养皿中生长,跟人体内的环境不一样,对药品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反映不出什么有临床价值的意义。由于小鼠与人体微环境的差别不大,肿瘤组织整体移植的方式,相较肿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得出的结果将更准确。

     虽然前沿的技术和良好的理念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但显然还不足以打消投资者的疑虑。君联资本的合伙人蔡大庆表示,他们一直在关注基因诊断、用药甄别等精准医疗方面市场前景很好的领域,但投资的前提是“首先理论上要说得通,而且要真的有数据出来。”

     智康博药正符合投资者的标准。除了对于智康博药理念和商业模式的认可,蔡大庆同时也看到其技术的相对成熟。

     智康博药采用的模式,国外有一些企业在尝试。但在国内,智康博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目前,肿瘤组织移植技术已经开展了9年,蔡大庆相信在技术层面智康博药已经做得比较扎实。

     在数据方面,智康博药也已经做出了成绩。

     在国内,智康博药的项目首个获批,已经在北京5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其实从2006年至今,陈一友等研发人员已经做了2000例移植肿瘤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用药的符合率能达到90%,远高于平均的20%。

     而且这项技术平台可以用于多种实体瘤。陈一友表示,现在技术在临床上主要针对的是非小细胞肺癌,以后还会开展乳腺癌、肠癌等。另外,这个平台对于筛选的药物种类也没有限制,既可以筛单药,也可以筛一些联合疗法。

     “市场是刚需,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目前看不到什么限制。”

     当然,投资过程中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蔡大庆非常看重智康博药团队的配置和经验。陈一友2003年回国,在美国做了多年技术研发,接轨国际先进的技术,并且是连续创业者,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高管团队中有与陈一友合作超过10年,在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搭档,也来自协和医院,专攻医疗的新成员。团队的管理理念、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见解与蔡大庆均是一拍即合。君联资本即将落实对陈一友创立的另外一家公司,主营结直肠癌诊断产品的诺辉生物的投资,这也是对团队认可的一个明证。

    

     2升级

     实际上,尽管对技术有信心,陈一友依然坦言,对于公司的发展有不少担心。

     “新技术往往会遇到观念上的阻力。”无论公司的管理人员还是投资人,首先都要考虑这种技术在市场的接受度如何。

     陈一友回忆,项目在进入临床时曾遇到很大困难。一开始,医生的接受度并不好。幸运的是,精准医疗的理念得到一些顶级专家的认可。现在智康博药的合作伙伴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头颈癌研究中心主任David Sidransky,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等。

     对于智康博药而言,开拓现有市场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跟专家充分沟通,先把临床做好,通过实验积累更多的数据。另外,也会进行一些大众的教育。同时开拓更多可以开展临床项目的医院。陈一友介绍,智康博药已经在研究样本的远程运输问题,未来会将业务的覆盖范围逐渐向全国铺展。

     “从三、五家医院到一二十家医院,再到上百家医院,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患者越来越多,公司的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需要公司和投资方均做好计划和准备。”蔡大庆告诉《E药经理人》。

     另外,智康博药现有的完整药物筛选流程包括采样、运输、在小鼠身上移植、培养、药敏传代、筛选、药物设计等,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4~6个月,每一个肿瘤患者的药物筛查都相当于一个科研项目。这也就导致成本非常高。目前一位患者进行用药筛选需30万元。因此智康博药现在的业务只能满足高端患者的临床需求。

     想要更好地推动市场,必须降低成本,想要降低成本必须依靠规模化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据陈一友介绍,肿瘤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相关技术1960年已经应用,并不是新技术,难就难在怎么将它标准化和产业化。智康博药现在已经基本实现标准化,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流程,包括取多大的肿瘤、怎么保管等方方面面,为产业化打好了基础。

     同时,陈一友很清楚,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市场对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非常高。

     “技术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根本的区别在于技术的投入要持久。”技术投入也成为智康博药下一步的重要举措。

     君联资本和联想之星进入之后,智康博药又引入一位海归高端人才,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始开发下一代技术,以期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准确率,相应地带来市场的推进。“新一代技术的应用甚至有可能把成本下降10倍。”

     本文原载自《E药经理人》杂志12月刊,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 E药经理人 』

     登录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

     加入医药社群炸弹会?添加脸谱君好友:lianpujun,加您入群

     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