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说】医生集团成了医疗网红 自然少不了Papi酱的烦恼
2016/4/25 E药经理人
医生集团不仅政府鼓励尝试,医院表示不反对,医生跃跃欲试,产业投资更是煽风点火,带着支票本就来了。
文 | 刘谦
第一次听说医生集团还是去年这个时候,短短时间里它已经成了所有医疗会议的标配话题,不谈医生集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医疗沾边。在刚结束的第二次医生集团大会上,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个话题巨大的想象力,从形态、模式、政策、运营、机会和投资,所有能想到的问题大家都淋漓尽致地扒了一遍,结论就是机会来了,终于来了!
医生集团不仅政府鼓励尝试,医院表示不反对,医生跃跃欲试,产业投资更是煽风点火,带着支票本就来了。各种公开半公开的医生集团已经好几百个,大会之后又该是雨后春笋一大批。医生集团虽然跟医生多点执业有密切关联,但听起来就更大气敞亮,透着实力和信心,所以医生集团很快成为医改这出长篇连续剧里最受欢迎的小鲜肉主角。
医生集团火起来当然不是名字好听,首先医改进入深水区后迟迟缺乏亮点,不是见效甚慢就是效果不佳,从政府到社会都需要振奋的火花,医生集团恰逢其时;其次政府力推的分级诊疗关键就是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不给大医院医生松绑,谁愿意下沉到基层传经送宝?允许各种医生集团组建,就是要释放优质医疗资源的潜力;再者医生集团业务模式具有很大商业想象力:知名专家,轻资产、高毛利、强需求、快复制,厌倦了苦逼制造业的资本自然极早地嗅到商机,药企+医生集团,移动医疗+医生集团,医院投资+医生集团,分级诊疗+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成了医疗网红,自然也少不了Papi酱般的烦恼:
1.先不说真真假假各种医生集团纷纷宣告成立,有幸运地注册成医疗机构的,多数则是医学咨询类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本质是医生经纪人或飞刀服务商,还有的干脆看上去像几个专家的微信群翻牌而来,貌似成员很多,但没有明确章程、管理和利益机制。
2.医生集团不缺名医,但缺少医疗、经营和宣传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中国医生读书太辛苦,能综合这些素质的太稀罕了,实际上连合格的医院管理人才都很缺乏,这还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3.我们还有体制内医生集团好还是体制外医生集团优的大争论,体制内集团貌似医生风险小,项目启动快,但后期的管理和与公立医院潜在冲突是绕不过去的坎;体制外集团结构清晰,医生决心大干劲足,但初期招人不容易,真没有两全其美。
4.医生集团发展必需的商保、医责险、跨省行医和医生执业挂靠都是问题,第三方药品或检验供应商也不成熟,适合医生集团的病种还不多,医生集团的品牌打造和内部系统建立还需时间考验。
在聚光灯下的医生集团会如何发展?什么是最优路径?出于关心或贪心,医生集团这块小鲜肉至少有两大烹饪方法:大火爆炒或者小火慢炖。前一种适合先知先觉者,资本和医生集团里的带头大哥迅速结盟,大力宣传,快速复制,做大收入规模后对接医药和保险等资源,未来单独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成就一段资本运作的传奇;后一种适合稳健务实型,先小规模验证模式并且考查核心团队的信任度,摸索出内部管理体系后再伺机与资本合作,有次序地扩大规模,力求自身盈利但不寻求快速上市。
中国医生多点执业尚未大规模启动,而医生集团这种升级版模式自然更加艰险。到底是快速发展一举奠定市场领导品牌,还是外观其变内修其身的稳健发展,取决于医生集团的核心创始人个性,现在很难说哪条路是对的。大火爆炒一定要原料新鲜,火候拿捏到位,小火慢炖不易失手,也容易入味,但是要耐得住寂寞。
在医生集团大会上,我们都能感受到医生们磨拳擦掌,渴望主导自己职业生涯的热情。我们看到医生集团对回复医疗服务真实价值的战略意义,也相信未来医疗体制中会有医生集团一席之地。但我们也要看到医疗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公立大医院的优势近几年仍然在持续强化,民营医疗发展空间仍非常受限。医生集团相对个体执业能提高多少效率和品牌溢价还不得而知,多点执业落实后未必有很多医生要加入医生集团。医生之间面对利益考验后的是否行动一致,医生与资本之间是否目标一致都有待证实。大方向正确并不能保证小团队胜利,知识分子闹革命也容易半途而废。
第一届医生集团大会我们谈梦想,第二届我们谈方向,希望下一届我们能谈实战,品牌啊,法律啊,流程啊,服务啊,保险啊,招聘啊,越具体越好。再大的宏图也需要细笔描绘,医生集团的光环已经承载了对医疗不满者太高的期望,在是沉下来按商业化公司严谨运作的时候。成立医生集团最大目的可能并不是最大的商业回报,而是能让更多医生聚合起来帮助更多的患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