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2】第二封致医生集团的信:让医生流动起来,论与公立医院、多点执业、投资者的三大关系
2016/4/30 E药经理人

     E药经理人

    

     4月21日~22日,由《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思享广告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E药经理人》系列媒体编委执行主任谭勇主持大会并代表主办方做会议主题阐述,以下为现场演讲全文:

     欢迎大家来到这个主题鲜明但尚在黎明,春花浪漫,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作为会议主办方,我们为各位的热诚参与点赞,特别是要对大会的主角:医生集团的创始人们表达敬意:历史会证明各位的选择,前瞻,和作为。历史会善待我们,因为我们在创造历史。

     去年,在第一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我给医生集团写出了第一封信,题目叫:愿医生集团大会能够让美好的事情持续发生。今年我以我的深情和理性讲述我给医生集团的第二封信。题目叫:让医生流动起来,论医生集团与公立医院、多点执业、投资者三大关系。

     致医生集团的第一封信:愿中国医生集团大会能够让美好的事情持续发生

     首先我们来看:

     关于医生集团的最新关键词:钟南山、深圳、霍勇、李克强

     2016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对媒体说:我的两个朋友,还都是院士,都搞了‘医生集团’。3月8日国内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深圳诞生。3月1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领衔成立医生集团。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

    

     钟南山院士说,走出公立医院、自建“医生集团”的朋友们,有三个理由: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拥有更加合理的收入;能够让自己发挥出在体制内发挥不了的作用。医护人员本来就应该是医改的主力军。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说,医生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推动医生自由执业,有利于提升医疗人才价值,促进医疗服务下沉。深圳引进和培育医生集团的愿景是,希望将医改从过去主要针对医疗机构改革,转移到针对医务人员的改革上来,通过为医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促进医疗服务新生态、健康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霍勇说,决定此次医改成败的关键在于:需要充分发挥医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改革积极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尊重医学专业规律、激活医疗人力资源入手。而通过引入具有行业专业背景的社会化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医生集团”,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化规律运作,将有效的激活现有医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目前的属地管理体制下,各地的医疗监管体系是割裂的,公立医院也主要是基于某一地域的;但“医生集团”等第三方配置平台的服务范围是面向全国、尤其是面向基层的,市场规律会促进医疗资源由富余地区涌入缺乏地区。因此第三方平台也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监管体制。

     李克强在海南博鳌考察海南肿瘤医院时,了解到多点执业等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原单位不放人”等障碍,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多措并举,使多点执业政策切实落地。总理说:“‘多点执业’等政策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鲶鱼效应’,更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要加大力度确保政策落地。”

    

    

    流动是世界前进的基本规则

     我为什么要在本文一开始就迫不及待的引用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一位地方卫生计生委主任,还有国家总理,两位专家两位官员的话?一方面是我心里确实没有底气的表现,我怕自己人微言轻,我说出来的话没人相信。另一方面我又确实在内心很坚定的认可一些事情。我希望自己大声的告诉这个世界,一个新的时代来了,医生应该并且一定会流动起来,告诉已经走在医生集团这条道路上的人不要害怕,你有强大而广泛的赞同者和同行者,告诉尚未打开医生集团念想的人“机会来了”,你应该准备和行动。

     这让我想到了二十年前,马云到处跟世界宣讲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句话比尔盖茨真没说过,其实是马云自己说的。但二十年前没有人相信马云。这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者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会看见。如果有人认为刚刚发芽的医生集团就幻想着医生自由执业遍地开花、器宇轩昂,是不是太过疯狂?那么我来告诉你,爱因斯坦对疯狂的定义:所谓疯狂,就是每次做相同的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句话真的是爱因斯坦说的。

    

     任何改革只有触及到改革中人的因素的时候,才是离改革目标最近的时刻。为什么分级诊疗在国外不是问题,在我国就成问题了呢?为什么分级医疗一直推行不下去呢?根本在于:医生没有流动——医生被圈养或愿意被圈养。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青年史学家张宏杰曾力透纸背的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汉文明的核心是对活力的恐惧和压抑,是一种静态的世界观。说到底是把人性中的惰性文明化、理论化。任何自发的活力,背离经典的尝试都是错误的。就像鲁迅所说,连搬动一张桌子也要引起革命。在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大院里,一个人的成功就取决于他是否谨慎、老成、不招灾惹祸,是否恪守祖先留下的告诫,遵从朝廷定下的规矩。

     然而,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是:移民文化移民气质。世界的规则一定是:流动干掉固守。从画地为牢的农耕文明,到宁要血换不以汗取的游牧文明;从海洋掠夺到工业贸易再到货币战争。流动是世界前进的基本规则。移民是永恒的国王。移民气质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魄力和不进则退改天换地的勇气。

     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在今天的中国医疗改革大潮中,我们要献给医生集团的第一代拓荒者:万峰、张强、孙宏涛们,以及所有医生集团的发起者们。这些从单位人走出来的社会人,自由执业的医生们才是中国医改的希望。

    

    

    医生集团与公立医院、多点执业、投资者三大关系

     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从来不是找到对的答案,而是问出正确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最无用甚至最危险的情况,就是虽然答对了,但是一开始就问错了。从第一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开始,我们就在问自己:医生集团会不会一哄而起,然后一哄而散。我们一直担心医生集团会不会死亡,我们很清楚如果医生集团真的夭折了一定不是担心死的,相反我们在大胆前进的同时保持一份敬畏可能会滋生繁荣。

     医生集团会不会死,去年问这个问题,第二年还在问。我想准确的回答是:医生自由执业不会死,医生集团就不会死。所以,争论现存的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医生集团没有意义,因为核心是医生自由执业这个终极目标。争论有几个还是几十个医生集团也没有意义,我们期待的是医生集团千帆竞发。所以目前没有多点执业、没有参与医生集团的医生,或者在体制内春风得意的医生们,请千万不要嘲笑刚刚走出体制参与医生集团的医生们,因为大家都是医生。医生与医生之间如果真的有高贵卑贱之分,那一定是有一个吃人的制度,一定是这个群体整体的悲哀。我们总体上需要的是:给年轻医生更多成长的机会,给年富力强的医生阳光体面的收入。

     作为中国医生集团大会的发起者,在各种论坛上,各类饭桌上,我有更多机会听到医院院长们,专家教授们,青年医生们,医药产业界的企业家们,投资者们,以及医生集团创立者们对于医生集团的相关看法。我以自黑的方式把这些看法归结到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在表面上都把医生集团逼至死角。然后我把这些问题去请教廖新波、蔡江南、朱恒鹏、郑杰、刘兴鹏、孙宏涛、沈法荣、刘谦、村夫日记赵衡、戴廉、许谦、二医生这十二位医生集团的观察者、实践者、投资者。同时我将问题放置朋友圈获得了媒体界朋友的大量有价值的见教。他们的回答险象环生,春风化雨。基本回答了医生集团这面红旗能够抗多久,星星之火能不能燎原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1、医生多点执业是在掏空公立医院,医生主体上受雇一家医疗机构就不能无限制的兼职把受雇单位资源外流,因此多点执业前景暗淡,你怎么看?2、医生多点执业初衷是分级诊疗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繁殖,不是为医生集团谋利赚钱开绿灯,因此医生集团模式前景暗淡,你怎么看?3、医生集团依赖合伙人的模式,资本帮不上忙,因此医生集团模式不值得投资,对此你怎么看?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三重关系:多点执业和公立医院的关系,多点执业和医生集团的关系,医生集团和投资者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可以从五个层面来回答:1,多点执业在政策出台之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既存事实。2,多点执业政策应该是国家层面看到了医生被垄断和禁锢在现有体制中,生产力难以释放,但政府又不会用激进的手段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期待有序的逐渐的改革推进。这是基于现有体制下的最佳选择。优质专家不属于某个医院,是国家培养的,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多点执业和公立医院不是对立的,政府希望把医生解放出来,服务全社会。3,医生作为雇员的形式被公立医院垄断,使得医生不能充分流动,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医生本身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没有体现,是和目前医生的就业方式相联系的。理论上,医生和医疗机构之间由契约关系决定是全职或多点。医生多点执业本质上应该由雇主和雇员的契约决定。现在看来是政府作为公立医院代表主张改变契约,激活资源。4,多点执业是自由执业来临前的过渡。是政府在试点的过程中对市场的摸底。自由执业大势所趋,不会开历史的倒车。5,说多点执业就是掏空公立医院,这样的说法无异于中国改革之初,有人说承包土地的农民是在挖人民公社的墙角。

     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回答:1,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医生集团的职能方向是否与自由执业的出发点相背离。这大可以给予宽容态度,等待医疗市场对医生集团方向的自然调节。分级诊疗跟多点执业并不矛盾,如果优质资源下沉后不能明显增加收入,名医就没动力参与分级诊疗了,而名医在多点执业中增加了个人收入,也会间接促进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确实更多的是为了分级诊疗,但在同时,确实也需要为医生自己摸索发展提供支持,而如果仅把这个作为政治任务则面临医生意愿度的问题,所以政策应该会允许医生在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带动客流下沉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2,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初衷不能简单和分级诊疗划等号。这两件事不是同时发生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也不能认为医生集团的出现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所带来的,这两件事有相关性,但不是等号。医生集团的出现,医生多点执业有推动,但本质上是因为医疗资源的稀缺,原有结构无法满足,最终的驱动力仍然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所以不管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现,还是医生集团的出现,本质上是医疗服务市场驱动的,当然他们之间相辅相成。

     第三个问题,可以从三层面回答:1,如果医生集团核心是少数人独有技术就没有投资价值,如果是在一个品牌下医疗服务的可复制则有投资价值。比如要在某个垂直细分医学专业方面做到临床和学术领先,同时拥有庞大且高效的单病种转诊网络,这就必须要融资。2,医生集团可以是合伙人制,合伙人制就没有投资价值,不是这样的。它都需要管理、市场化转型。如果要这么讲,医院又有什么投资价值呢?在中国,资本的价值是在帮助其他要素实现市场化。3,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不同类型的医生集团正在受到资本的青睐。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次大会主题“让医生流动起来”以及关于医生集团三大关系的论述。我们冀望中国医生集团大会能够成为理论输出,价值输出,创新驱动的平台。

     最后我想用音乐教父罗大佑的一句话来结束我对大会开场环节会议主题的阐述:每个时代都有他的伤口,伤口恰好就是我们的出路。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